2011-07-17 14:22:00 我要评论
韩希江 李占江 来源: 大众日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信访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信访这一“最大难题”,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题。
为政之要,以民为本;政之所行,在顺民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法宝”,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近年来,山东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通过用群众工作理念做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由信访上行到基层化解的转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开辟了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天地。
一个窗口什么事都办了
“过去反映问题找不到管的地方,现在一个窗口什么事都办好了,真好,真方便!”龙口市的上访人员王群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延续下来的信访体制,实际是一种秘书转信制度。在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期,以转办、督办为主的职能定位,“分头接待、多头交办、无头管理”的弊端已不适应现实要求,常常出现上访群众跑来跑去、信访部门转来转去、责任部门推来推去的现象,往往把一些“小矛盾拖大、大矛盾拖炸”,甚至引发公共突发事件。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关键是要突破与新形势、 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体制性障碍,畅通联系群众渠道,让群众理有处讲、 话有处说、 怨有处诉、 问题有处解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实现由堵到疏、由被动接访到主动预防。
山东省各地普遍把信访工作、群众工作、社会管理以及综治维稳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在县市区建立群众服务大厅、信访接待中心、矛盾调解中心,民政、社保、 户籍治安、国土资源等部门集中进驻办公,实现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诉求、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督促落实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 72 个县(市、区)成立了群众工作机构,87个县(市、区)建立了群众服务大厅, 62% 的乡镇(街道)建立了群众工作站,34% 的村居建起了群众工作室,构建起了畅通民意、汇聚民智、化解民怨的群众工作网络体系。
有啥事就找代理员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重要的是解决好统什么、揽什么的问题。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要提升站位,拓展职能,把信访工作的链条从中段向两头延伸,将抓源头预防、事中疏导、
抓事要解决结合起来,着力构筑大信访工作格局。
大信访,首先要把群众诉求受理这一中间环节做实做细。在规范信访工作流程、畅通拓宽信访渠道等方面,山东进行了生动实践:2005 年实行“绿色邮政”、2006年开通“省长信箱”、2007年全省推广“网上信访”“行风在线”,2008年全省推广“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信访代理制。
“ 以前有什么问题得自己一个个部门跑,经常跑错门、找错人,费时费力,耽误生产还办不了事,现在村里有了信访代理员,有啥事不用自己跑了,找代理员就给办了”,章丘市信访群众史伟宗说。
大信访工作格局,还意味着工作要向前延伸,实行信访信息预警和风险评估,预防问题发生。对此,山东省的做法掷地有声: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项目都要组织风险评估,有明显社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活动不开展。
正是用好用活了风险评估机制,避免了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今年以来,山东各级对涉及重大项目的3191个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其中237个被否决或推迟,有效减少了可能引发的信访问题。
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近了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基于这种认识,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省直部门下访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不断增进广大干部与群众的感情。
在用人上,山东坚持将政治强、政策通、对百姓有感情的干部充实到信访部门,推动信访部门实现干部“优来优走”和“优来高走”。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今年5月,省委决定,每年从省、市直机关选派一批后备干部到市、县信访部门挂职市、县信访局副局长,把信访部门作为培养锻炼中青后备干部的重要基地。目前,第一批省直部门 17人、市直部门 140人全部到位。
广大党员干部在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中、 在现场听民声察疾苦解民怨的过程中,越来越善于乐于做群众工作,与群众的感情不断增进。“山东红嫂”、临沂原女子支前架桥队队长李桂芳老人感叹:“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
群众路线一走就灵。抓住群众工作这一政治优势,就抓住了信访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山东通过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实践,开辟了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天地。(记者 韩希江 李占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