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30 14:17:00 我要评论
来源: 北京日报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穆青等人所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1921-2003)是“喝延安奶水”成长起来的我党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被人们称为新闻界的“常青树”、“旗舰人物”、“三贴近的典型”。他的作品反映着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进程。许多重要的典型人物——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笔,走入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穆青经常说:“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
1937年,穆青参加八路军从事宣传工作时,年仅16岁,虽然只是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但是到了八路军里,却变成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跟随贺龙的120师,转战南北,贴标语,写稿子,在硝烟中得到了宝贵的锻炼。1939年,在冀中前线,穆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的1940年,为了保护宣传人员的安全,党把他从前方调回延安。
到延安后,穆青怀着从事文学创作的理想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在“鲁艺”的两年,穆青如饥似渴地学习,拼命地看书,把图书馆的书能借到的都借来看。从“鲁艺”毕业后,穆青起初对做一名“满天飞”的记者有思想上的压力,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在时任《解放日报》领导的周扬等人的劝说下,让穆青没想到的是,自己从1942年起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任记者,竟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职业生涯。
作为一名记者,穆青对党和人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这种感恩,常常流露在他的公开讲话里。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1939年在冀中前线的炮火中参加共产党的。我永远忘不了的是在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候,……就在这时,党把我从前方调回延安。当时和我一起的战友有的牺牲了,有的被俘了,是党把我保存下来了。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
■“勿忘人民”——穆青生前最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
从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的漫长时空跨度里,穆青几乎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那么,他的新闻之树何能如此常青?答案就是:穆青在具体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时时不忘自己是“人民的记者”,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忠实实践者。“勿忘人民”是穆青生前最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这一新闻理念使穆青的笔似有源头活水;人民的生活也成为穆青一生新闻工作扎根的土壤。
战争年代,穆青亲眼目睹老百姓支援抗日,毁家纾难。感人的情景让他永生难忘。一批批的老百姓穿上军装,不怕牺牲,救伤员,掩护同志;在战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己不吃不用,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拿出来支援了部队。他说:“凡是有这种经历的同志都会有这种感受:我们不能忘记老百姓的恩情。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抗战胜利后,穆青一次随小分队由延安奔赴东北,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徒步急行3个月。由于天寒使靴子冻结在腿上,怎么脱都脱不下来。一位老乡帮他割掉靴子,用双手抱着他的脚放在怀里慢慢揉搓,他的腿才没有冻烂掉。这段经历,令穆青一直感慨:“我的一生都离不开人民的哺育”。穆青这种对党和人民朴素的感恩情怀,无疑是一种原动力,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融化在他的血液里,成为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一种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
《人民日报》前任总编辑范敬宜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