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文化遗产寻踪

    “海上日出,曙光先照”。海边小城——日照虽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但这里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更引人神往。
   或许是繁华一隅,或者是乡间深处,古迹散落三俩,因一地古风文韵而醉人者,唯日照。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有讴歌,今人又有好文者诗文娓娓,透着对故土的敬佩,透着对故土的神往!

片迹之中找寻历史踪影

蛋壳陶--日照文化的代表和骄傲

蛋壳镂孔黑陶高柄杯,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性器物。  蛋壳陶,稍微关注点日照文化及日照历史的日照市民耳熟能详的名字。 …[详细]

历史的碎片,而今俯首即是

遗憾的是那都是碎片,失去了很多考古信息。   拾起,再扔掉,在东海峪遗址,一片片远古的碎片静默地躺着,任一批批来寻访的人踏过,又走了。   一如五千年间的风雨,来了,又去了。碎片如故。…[详细]

遗址东海峪

东海峪遗址发现于1960年,1960年正是全国大修农田水利的时期,也是很多文化遗址被发现的年份。1977年,东海峪遗址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为了保护这处遗址,已由国家拨专款将这处遗址上的60亩地征用,土地使用权为日照市文博部门所有。 …[详细]

东海峪的“前世今生”

四千年前,五千年前,这是片烟火缭绕的村子。   聚族而居,十几家,或几十家,或几百家,聚拢在这片土地上,各自搭起自己的屋子。考古证明,这里的屋子已使用夯筑台基。便要几家男人联合起来,喊齐了号子,一下下夯实了墙基,再在其上垒石块,搭木材,苫芦草。 …[详细]

凝固的历史--寻访盘古城

遗址位于五莲县街头镇迟家庄西北处,因北依九仙山支脉牌孤山,因而定名“牌孤城遗址”。遗址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寻访遗址的过程,亦是一种厚重而深远的意境。…[详细]

旧时城池,今日空寂

街头镇被唤作“江北石材第一镇”,镇子遍布石材加工厂。看到人们开山凿石的繁忙景象,想到寻访的遗址为“牌孤城”(盘古城),我想到了“盘古开天辟地”,虽然这个联想有点牵强。 …[详细]

边界要塞犹曾悲壮,而今却已寂寥千年

如果不了解历史,人们定会以为这里与其他耕地无异。是的,金戈铁马的喧嚣已远去,马踏过后的尘土亦随风而散,历史的车轮吱呀碾过,一切都复归于寂静。在很多人脑海中,历史,就这样轻易的被遗忘了。但脚下这片土地,的确曾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详细]

东城仙--摸索中探寻历史印记

东城仙遗址,据考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应属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由于该遗址未做深入性发掘,给我们此次的寻访带来很大的难度,遗址在多数日照人的脑海中也并无深刻印象。此次寻访,我们将追寻着先人的足迹,力求从点滴之中探寻历史的印记。 …[详细]

为邻遗址,淡定如初

抑或是经年与遗址为邻,早已见多了熙来攘往的匆匆访客,而我们不过是匆匆访客中的一拨而已,与其他人无异。面对喧嚣,他们早已学会了淡定应对。经年与古迹为邻,他们承接了来自地下的灵气,秉承了先人宏跨千年的淡定与从容。 …[详细]

碎陶片印记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详细]

千年古城,温暖于风土人情

穿过数千年的时空隧道,凝视着这真真切切的展现在面前的古城文化遗迹,去品读与体味当年的风土人情,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我的神经、我的思绪。几千年前,勤劳的先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撞击我的心扉,给我以启迪。 …[详细]

一片大海和一块石碑

在岚山区安东卫东南二公里处的海州湾畔,走过幽静典雅的新造园林,如果海潮已经退下,老远就能看见一块天然巨石矗立在潮湿的海滩上,上面隐约露着一些红色的大字,这就是整个黄海岸边独一无二的海上碑了。 …[详细]

海上碑文字迹如初,历历在目

岚山海上碑座南面北,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因势造形,巧夺天工。北为面,可减少海浪对碑文的冲击,立于岸上可面对大海尽览碑文,文中意景与海景交融,引人遐思,逸兴遄飞。南为背,背面可抵御海潮以保护碑文,使其历经沧桑三百五十多年,依然字迹如初,历历在目,清晰可辨。 …[详细]

沙土之中探寻皇室名族

张氏墓群 永远无法复制的历史

“墓群原有5座封土墓,墓地原地表有石马、石羊、石狮等石像生,有龙首龟趺墓碑。该墓群时代较早,对研究我市历史文化名人及金代文化的概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随着李玉的侃侃而谈,脑海中浮现出孔林中的那些石刻,然而,我们面前,找不到一丝历史的痕迹,不过一片麦田而已。 …[详细]

八百年风雨 演绎几代人悲欢

总有一些故事,抚慰过我们灵魂深处的孤独与苍凉;总有一种精神,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刻下深深的印记;总有一种传承,会世世代代一脉相连,亘古不灭。…[详细]

张行简 “一门四进士”

张行简历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四朝,先后任应奉翰林文字、进读陈言文字、太常博士、翰林编修、礼部郎中、同修国史、礼部侍郎、提点司天台、直学士、侍讲学士、顺天军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太傅等职。行简科举入仕,政绩突出,并且精通天文数术,为金朝礼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颇得四代皇帝赏识。 …[详细]

沧海幻世两千载 犹吊遗踪一泫然——刘章墓断想

世间没有真正的公平,唯有死。死,对于每个生命都是公平的,无论身份曾经何等的高贵显赫,无论陵寝墓葬是何等的奢华,倒下了,永远不会再醒来。 这里,长眠着在西汉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一位皇族——城阳王刘章。 …[详细]

汉室江山 风雨飘摇

历史从来就是大浪淘沙,能在史册中占据只言片语者,或奸或忠,或善或恶,都应是出类拔萃,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详细]

权发酒令,抑邪扶正

时势造英雄。汉室大厦将倾,英雄横空出世。何谓英雄?英雄会知难而上,英雄会迎难而进,英雄会义无反顾,英雄会勇往直前。二十岁、血气方刚而又智勇双全的朱虚侯,“监酒令”中让人叹为观止的血性,无疑为腥风血雨中的刘氏王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刘章,迈出了重振刘氏声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详细]

诛灭诸吕 扶危定倾

  莒县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健,说起刘章墓来更是如数家珍:“刘章墓位于莒县陵阳镇东上庄村北,北距李家沟村200米,西距农业中学150米,南约100米处是泰石公路。墓封土高60米,东西145米,南北145米,占地约21000平方米,墓呈圆形,封土高大。曾出土石磨、陶盆陶罐等一批汉代器物。于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整体保存完好,对研究汉代王墓形制、当时贵族陪葬习俗及汉代城阳国历史有重要价值。” …[详细]

赏不酬庸 含怨而卒

飞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历史的剧本总是在重演,一遍,又一遍。演员更是走马灯似地换,一代,又一代。自此,世间少了个血气方刚的朱虚侯,而多了一个失意的城阳王。 …[详细]

千古流芳 后人称道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但是,2000多年后,尚能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可不谓是生前的功德所致。城阳王,没来世上白走一遭。据历代史料记载,城阳王刘章死后,郡内郡外都修建有城阳景王祠,并且香火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 …[详细]

重修喟叹 后人隔世凭吊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是这种感觉。2000多年前,城阳王国的故土上,刘章,是否也有过如此的感慨?而千年之后,又有谁,会有着相似的心境与同样的感喟?探寻刘章的旅程即将结束,此次寻古探幽,我究竟收获了什么?是穿越时空的一声喟叹?还是隔世凭吊的黯然神伤? …[详细]

探秘西汉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世家

据统计,莒县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墓葬、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近千处,这是历史和文明的见证,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然而,因为历史渊源,使得莒县也备受盗墓贼的“青睐”,盗掘古墓葬的违法犯罪较为猖獗。 …[详细]

城阳王国的来历

随便翻开一本中国古代史,莫不充斥着血醒与屠戮,灭门之灾,诛族之祸,司空见惯。而能在动荡的西汉末年存在186年,城阳王国的历史,值得追思。 当年,朱虚侯刘章匡扶汉室,功勋卓著,反而落得个“赏不酬庸,含怨而卒”,这一幕悲剧的执行导演就是汉文帝刘恒,幕后推手就是周勃、陈平、灌婴等老臣。 …[详细]

城阳王世家

 西汉城阳国传9世10王,延续186年。二十几世又如何?几百年又如何?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脚下的这片黄土,才是每一位风流人物的最终归宿………[详细]

九世十王——城阳国,绚烂过。

九世十王,直系子孙63人。这片占地一万余平的上庄古墓,里面沉睡的有可能是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无从考究。但是也不排除另有其人。…[详细]

历史风沙中的那些人们

张行简 “一门四进士”

张行简历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四朝,先后任应奉翰林文字、进读陈言文字、太常博士、翰林编修、礼部郎中、同修国史、礼部侍郎、提点司天台、直学士、侍讲学士、顺天军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太傅等职。行简科举入仕,政绩突出,并且精通天文数术,为金朝礼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颇得四代皇帝赏识。 …[详细]

城阳王刘章——如流星划过天空

站在上庄古墓放眼东去,500米左右处是城阳王刘章古墓。上庄古墓除了面积与高度比刘章古墓小了一圈之外,形状与刘章古墓极其相似。在古代,东为上,西为下。南为阳,北为阴。事实上这些上与下,阳与阴一直传承使用到现在。这一片古墓的南边是陵阳镇,所以,陵阳镇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片古墓群的南边了。 …[详细]

权发酒令,抑邪扶正

时势造英雄。汉室大厦将倾,英雄横空出世。何谓英雄?英雄会知难而上,英雄会迎难而进,英雄会义无反顾,英雄会勇往直前。二十岁、血气方刚而又智勇双全的朱虚侯,“监酒令”中让人叹为观止的血性,无疑为腥风血雨中的刘氏王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刘章,迈出了重振刘氏声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详细]

诛灭诸吕 扶危定倾

  莒县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健,说起刘章墓来更是如数家珍:“刘章墓位于莒县陵阳镇东上庄村北,北距李家沟村200米,西距农业中学150米,南约100米处是泰石公路。墓封土高60米,东西145米,南北145米,占地约21000平方米,墓呈圆形,封土高大。曾出土石磨、陶盆陶罐等一批汉代器物。于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整体保存完好,对研究汉代王墓形制、当时贵族陪葬习俗及汉代城阳国历史有重要价值。” …[详细]

赏不酬庸 含怨而卒

飞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历史的剧本总是在重演,一遍,又一遍。演员更是走马灯似地换,一代,又一代。自此,世间少了个血气方刚的朱虚侯,而多了一个失意的城阳王。 …[详细]

城阳王世家

 西汉城阳国传9世10王,延续186年。二十几世又如何?几百年又如何?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脚下的这片黄土,才是每一位风流人物的最终归宿………[详细]

九世十王——城阳国,绚烂过。

九世十王,直系子孙63人。这片占地一万余平的上庄古墓,里面沉睡的有可能是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无从考究。但是也不排除另有其人。…[详细]

海上石碑:一块石碑和三个作者

从三个作者的情况来看,王铎和苏京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一是两人同年出生,所经历的事情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王铎在天启一朝就是明朝的大臣而苏京是崇祯年间才考中进士,年近半百才受崇祯皇帝重用。二是两人都是经过刻苦攻读才中进士,都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文臣,王铎的书法和文采在当时就已经名震天下。…[详细]

上庄古墓寻访--告诉我,你是谁

若不是知道这个地方竖立了一块遗址墓碑,我是断然不会想到脚底下的这一方土地是千年以前的王室贵族的陵墓。这个古墓,除了确定了其地理位置以及面积大小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但是,依照西汉时期的古墓多半是安置在丘陵可以看出,这个年代已经可以确定是西汉时期。而春秋时期的墓葬则开始讲究风水,要挑山选水的葬。 …[详细]

是否红颜之墓 上庄你终究是个谜……

我是多么希望有个女子从这棵槐树下走过,遇见了刘章。积怨成疾的刘章与这个女子一见如故,诉苦衷肠。因为与妻子的隔阂已经让他失去了语言的表达。又得不到妻子的信任与支持。心中该是一片荒凉。是与黑夜中看见的一丝光亮,是与深海中抓住的一根浮草,是与茫茫人海中遇见的可以携手的一个人。没有政治,没有黑暗,没有杀戮,没有虞诈的一段纯纯粹粹的情感。 …[详细]

小村神秘人

不速之客的出现让几个始终保持警惕的老年人感到不安。他们看着这些神秘人在田野里到处寻觅搜索者,好像寻找野物的猎狗,又好像踩点准备下手的小偷,觉得不能再沉默下去,就小心地扛起锄头铁锨之类的工具,有预谋地围了过去。 …[详细]

香塔寺的传说

 自从香塔和香塔寺建立以后,河水果然再也没有泛滥,田家寨村子就逐年向河边西移,最后竟然移到了河边,和原先远离村庄的香塔寺接壤起来。   人们说河水无波,村庄安全,都是香塔寺的功劳,这样,香塔寺的大名越传越远,香火也就越来越旺起来。 …[详细]

香塔寺被焚 天灾还是人祸?

  历史就在废墟里躲着,突然有一天,历史复活过来,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并指如剑,直指我们心口的时候,我们这些愚昧的子孙,是否还在执迷不悟?是否非要听到什么才会明白? …[详细]

调查问卷

相关链接 更多

东海峪的“前世今生”

四千年前,五千年前,这是片烟火缭绕的村子。   聚族而居,十几家,或几十家,或几百家,聚拢在这片土地上,各自搭起自己的屋子。考古证明,这里的屋子已使用夯筑台基。便要几家男人联合起来,喊齐了号子,一下下夯实了墙基,再在其上垒石块,搭木材,苫芦草。

西汉城阳王国历代君主

一世城阳景王刘章   汉城阳王刘章,齐悼惠王次子。齐哀王襄之弟。齐悼惠王刘肥是汉高祖长子,乃高祖昔外妇曹氏所生,只因非嫡出,未能嗣皇位。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肥为齐王,食70城。 二世城阳共王刘喜   刘喜,于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嗣城阳国王位,继位六年入朝面君,八年徒封淮南。四年后复还城阳国,十八年入朝面君,二十九年入朝面君。在位三十三年,于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薨,谥曰共。史称城阳共王。是为城阳王二世。   共王刘喜有子14人:刘延(嗣位)、刘豨、刘婴、刘吉、刘壮、刘钉、刘庆、刘记、刘齿、刘福、刘宽、刘贞、刘裘、刘皋。

碎陶片印记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我们也在这片麦地内找寻到了不少碎陶片,同行的五莲县博物馆郑德扬老师对我们说:从遗址陶片的横断面来看,胎质细密,烧制火候高,是典型的龙山文化特性。该陶片说明当时的烧制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也充分表明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香塔寺的传说

田家寨村起先的时候也经常遭受绣针河水的侵扰,河水的每次泛滥都会淹掉一些靠近河边的村民,这样一来,村子离绣针河越来越远,这对靠捕鱼和在河边耕种为生的村民来说非常不方便。   大约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一个叫绣锦的姑娘和她的父亲从西边逃难来到了田家寨。说来也巧,刚好来到田家寨的时候,年老体弱的父亲再也忍受不了一路的风尘奔波,一病不起,奄奄一息。幸亏住在河边的一田姓人家好心照顾,不但把父女二人安顿到家里,供应茶饭,还拿出钱来请医抓药,帮助老人治病。老父亲在女儿细心照料和田家的周到照顾下终于痊愈,为了感激田家人的恩德,也看中了田家憨厚的小伙子和田家寨这个好地方,就把女儿嫁给了田家小伙子为妻,在田家寨定居下来。  

城阳王国的来历

随便翻开一本中国古代史,莫不充斥着血醒与屠戮,灭门之灾,诛族之祸,司空见惯。而能在动荡的西汉末年存在186年,城阳王国的历史,值得追思。 当年,朱虚侯刘章匡扶汉室,功勋卓著,反而落得个“赏不酬庸,含怨而卒”,这一幕悲剧的执行导演就是汉文帝刘恒,幕后推手就是周勃、陈平、灌婴等老臣。

重修喟叹 后人隔世凭吊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是这种感觉。2000多年前,城阳王国的故土上,刘章,是否也有过如此的感慨?而千年之后,又有谁,会有着相似的心境与同样的感喟?探寻刘章的旅程即将结束,此次寻古探幽,我究竟收获了什么?是穿越时空的一声喟叹?还是隔世凭吊的黯然神伤?

从甲子山到荻水口

我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结束后,2009年12月15日,日照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了我市第一批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寨遗址榜上有名,很快被作为市级文物单位实施了保护。其实,从绣针河的源头甲子山到绣针河的入海口荻水,绣针河一路流来,文化遗址随处可见,可以说是星罗棋布。

一块石碑和一次开发

为了保护这块独一无二的石碑,很多的普通人付出了自己默默无闻的努力,这正是中国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得以留存到今天的真正原因。当前,国家已经摆脱了原先穷困的帽子,开始有余力把目光投上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可贵财富,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这些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海上碑已经成为日照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重视,而且,正在争取成为省里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便得到更好的保护条件,把这件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物永远完整地流传下去。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三/四条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其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涉及文物保护的重大事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制定重大文物安全事故防范预案,督促检查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落实文物保护安全措施,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的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九条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并自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划定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做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文物保护规章和文物管理机构,加强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强化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取得了一定成效。莒县县委、县政府也先后制订印发了《莒县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中共莒县县委办公室、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对古墓葬、古遗址等文物保护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保护法》的贯彻实施,为全面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目前,莒县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各乡镇在充实完善各自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为辖区内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选聘了专职文物看护员,严格落实看护责任。   

联系我们

  • 电话:0531-85193459

     

    邮箱:dzws@dzwww.com


    出品:大众网频道建设部

     

    策划制作:张艳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