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梁士兴 济南报道
从去年冬季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目前山东的旱情还在继续蔓延,部分地区大旱已达百年一遇,山东已经启动抗旱二级响应。
大旱也引发人们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思考。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建议,大力提倡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邓相超认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瓶颈”。山东农作物以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花生等为主,天然降雨并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农业高产稳产必须依靠灌溉。灌溉用水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以上。
不过,目前除蔬菜大棚以外,全省农业基本沿用着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这种灌溉方式不能达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邓相超认为,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山东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惟一途径。
此前 ,中央财政已紧急安排山东特大抗旱补助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36亿元。其中,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2.5亿元,支持全省125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应急拉水车、打井洗井、移动灌溉、移动喷滴灌节水、输水软管、简易净水等抗旱设施。
邓相超 建议,应当尽快制定节水灌溉规划。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
此外,邓相超还建议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执行“山东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