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四次维和的滨州勇士

2012-02-28 20:17: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5月20日下午,一辆黑色轿车驶入滨州市公安局大院。车刚停稳,一名身着警服、头戴贝雷帽、佩戴联合国臂章的民警走下汽车,早已迎候在此的滨州市公安局政委单立新紧紧握住这位民警的手,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名民警,就是刚从东帝汶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归来的滨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王宏刚,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东帝汶维和:他带的团队没受到任何投诉
  20日下午4点,天空中飘着细雨,王宏刚的妻子任海梅和儿子王汶琪在楼道门口等待着王宏刚的到来,他们已经有一年零十天没有见着王宏刚了。
  王宏刚在楼道门口下了车,“爸爸”,王汶琪立即将王宏刚抱住,在一旁的任海梅眼里满含泪花。
  在家里,王汶琪向王宏刚说着一年来的成绩: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养的蚕正在成长、种的花已经开花,王宏刚一件件地听着。
  看着眼前日思夜盼的丈夫平安归来,任海梅心疼地说:“你黑了,瘦了。”说完眼圈又红了。
  “我们这次执行任务的一共有24人,是由省公安厅组织成立的,我担任队长。去年5月10日我们从北京出发,5月11日到达东帝汶,正式开始执行任务。”王宏刚说。
  相比较以前的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王宏刚这次执行的主要是民事任务。到东帝汶后不到三个月,王宏刚就成为联合国驻东帝汶警察总部后勤部的总负责人,带领着由11个国家14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其中,只有他自己是中国人。
  在为期一年的行动中,王宏刚克服了语言、生活等种种不便,工作成绩得到了各界的高度称赞。执行完任务回国前,联合国驻东帝汶警察总部总警监对王宏刚所带领的团队及王宏刚给予了极高评价,称他敬业、忠诚、负责,为中国警察做了最好的表率。而王宏刚所带领的团队也是仅有的几个没有受到任何投诉的团队之一。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也极力称赞了王宏刚的工作,并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及鉴定书。
  海地维和:营地铁皮顶棚常被流弹击中
  2004年10月17日,经公安部抽调选拔,王宏刚作为中国首批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执行任务,任一分队分队长。维和初期王宏刚积极参与新营地建设。他克服刚到任务区倒时差和水土不服等诸多困难,连续多天外出联络联海团各部门,将警队所有的28个集装箱和在港口的56宗散件及时运到新营地,为营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六个月的维和工作中,无论在外出执行任务,还是在营区从事各种劳动,王宏刚都严格要求自己。2005年4月回国后,王宏刚所在的中国第一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公安部也将国内首次颁发的“维和勋章”授予了王宏刚。
  2005年8月,公安部将第三批赴海地维和的任务交给了山东省公安厅,省公安厅抽调王宏刚组建山东维和警察防暴队并担任防暴队队长,再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接到任务后,刚从海地回来不久还在家中休整的王宏刚立即结束休假,带领维和警察防暴先遣队飞赴战火纷飞的海地。
  当时正是海地维和最危险和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大选临近,竞争激烈,局势跌宕起伏,非法武装势力频频对各国防暴队营地、巡逻队、检查站发动袭击。8个月的任务期里,先后有13名维和人员遭武装分子袭击身亡,48名海地国家警察惨遭杀害。中国防暴队的营区地处太子港最危险的红色警戒区域,与武装分子盘踞的太阳城相隔不到500米,营地周围终日枪声不断,营地大厅的铁皮顶棚经常被横飞的流弹击中。队员们外出执勤冒着生命危险,必须时刻警惕突然打来的冷枪。
  防暴队在海地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125名队员住在一个简陋的仓库内,这座废弃的仓库是铁皮顶棚,白天太阳一晒,营地温度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室外地面温度六七十摄氏度。太子港城区垃圾遍地,疟疾、登革热等热带疾病流行,环境极端恶劣。队员们每天携带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在这种环境里执勤。王宏刚发动全体队员正视困难,在海地任务区树立起了中国警察的威信。王宏刚还通过过硬的勤务工作和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活动,树立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中国防暴队也成为任务区防暴队的一面旗帜。
  王宏刚:服从命令是警察的天职
  王宏刚在短短10年时间里四次远赴海外维和,曾有不少人问过他图的是啥。王宏刚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服从命令是警察的天职。
  2001年9月,王宏刚凭借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被组织上初定为赴东帝汶维和人选,随后又以优异成绩在联合国甄选考试中顺利过关,从而成为滨州公安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第一人。
  这一切,对于王宏刚来说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自己通过层层甄选,脱颖而出,成为滨州维和第一人;不安的是这一走就是一年,新婚不久的妻子正身怀六甲,父母年老体弱多病。犹豫不安中,王宏刚想到的是服从命令是自己的天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毅然踏上了远赴海外的维和之路。
  在东帝汶天气炎热,枪声不断,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登革热的危险,王宏刚没有畏惧,总是吃苦在前。他曾先后担任过联东团viqueque地区中心警察局局长和OSSU警察局局长等职务,并被战友们推选为中国警队联东团临时党总支委员。通过与战友的共同努力,我国赴东帝汶执行维和警察战胜执勤当中的危险和困难,以勇敢顽强的意志出色完成了民事维和任务。
  一年后他完成任务凯旋回国时,儿子已经出生7个多月了。为了纪念自己的这次经历,王宏刚给儿子起名叫王汶琪,其中的“汶”,指的就是维和地点东帝汶。
  父母:平安归来就好
  十年四次海外维和,而且有两次间隔时间还不到一个月,甚至连自己回来休假的时间也没有结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王宏刚克服家庭的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维和事业中。在王宏刚2005年再次接到带队出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通知时,许多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要再去那个危险的地方了,家里也确实离不开你,你找领导反映一下,还是另派人吧!”王宏刚明白大家的好意,经过思想斗争,他又出发了。

    每次执行任务,王宏刚都是载誉归来,他的平安归来是家人最大的期盼。每次回来,家中年迈的父母都是望着儿子半天才说一句话:“平安回来就好”。
  王宏刚,男,1974年2月生于山东省即墨市,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滨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先后被公安部选派赴东帝汶、海地等国家执行维和任务多次。三次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维和勋章”,并获得联海团加拿大籍警察总监颁发的嘉奖证书,荣立省政府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并被市政府授予“和平卫士”称号。2010年5月,被滨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10月,被滨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富民强市杰出贡献人物”。

刘欣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