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1 14:17:00 我要评论
来源: 威海新闻网那一张张爱的名片
——威海市公民道德建设走笔之社会公德篇
记者盛潇涵
编者按
为了助推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真善美、积极倡树良好风尚,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即日起开设“加强道德建设 提高公民素养”专栏,大力宣传近年来我市道德建设的进展成效,深入报道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团体和感人故事,用道德的能量激发和谐发展的活力。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以爱为核心,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和奉献社会。在威海,践行社会公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并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的先进团体和个人。
志愿团体擦亮爱的窗口
每个周六,市儿童福利院里都会迎来一群身着红马甲的人们,他们或分工协作给孩子洗澡,或手法娴熟为孩子做康复按摩,或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轻柔的话语、亲昵的动作、怜爱的目光,流露出“慈父爱母”般的温情。
这些“红马甲”们都来自环翠楼街道义工协会,每周来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已经成为协会常设的公益活动。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拥有多少颗能传播温暖传递真情的爱心。环翠楼街道义工协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吸引了各界社会人士广泛参与,现已发展到在册义工2200多人。他们服务孤寡老人,维护自然环境,捐资助学,热心助残,用一次次爱的行动,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
威海志愿者队伍是另一支规模庞大的奉献群体。截至目前,全市发展注册志愿者8.4万人,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130余支,建立志愿服务基地45个,创立了“蓝丝带”服务品牌,20余万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提供志愿服务240多万小时,受益群众达60万人次。不管是世帆赛的沙滩上,还是铁人三项赛的烈日下,以及每一次重要的展会、盛大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用美丽的微笑和优质的服务,在中外嘉宾面前传播了良好的威海形象。
在威海,还有一支声名远播的“姚洪波爱心车队”。的哥姚洪波在开出租车的10多年来,免费服务军人、残疾人、老人1200人次,捐款8万多元,做好事1400次,义务献血8600毫升,并组织发起成立了“洪波爱心车队”,现已有70多辆出租车加入其中。在他的感召带动下,从2001年,我市出现第一批“拥军车”,到如今全市已有50%以上的出租车挂上了“雷锋车”、“敬老助残车”、“爱心车”、“拥军车”的牌子,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成为展示“爱心威海”的一个靓丽窗口。
在各种公益团队踊跃奉献爱心的同时,广大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心一日捐,纷纷设立慈善基金,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慈善助学、帮扶农村、“光明行动”、“助听行动”、“关爱外来农民工”等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有效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热心市民写就爱的名片
9月28日晚上,在灯光璀璨的第三届山东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一位平凡的环卫工人登上领奖台,接过印有“全省助人为乐模范”字样的奖杯和证书,全场观众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她叫李玉坤,是文登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一名普通职工。近20年来,她用绝大部分工资和捡废品赚来的10余万元,资助了15位贫困学生,还屡次为灾区捐款捐物。
家庭贫寒、生活清苦的李玉坤常说,“我最见不得别人有难处,听说谁有难我就想帮他”“别人过的好了,我感觉就好”。
在威海,还有许多像李玉坤一样默默无闻奉献着爱心的人们。
全国道德模范杨正权,在全国树立起“威海好人”的形象。近30年间,他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全国的许多贫困地区,先后拿出860多万元,帮扶10多所中小学、10多个贫困村和3所敬老院,累计资助全国特困学生900多名、特困户100多个……
环翠楼街道塔山社区的殷树山和刘彩凤夫妇,把离休后的20多年时光、精力、真情都倾注在了服务社区上:开设小书屋、清扫街道、种植花草、关爱孤寡老人、照顾社区儿童,屡次为困难学生和受灾群众捐款,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实践着“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铮铮誓言。
退休干部马传智,精通多种民族乐器,主动担任起威海特殊教育学校民族器乐义务教师,不顾年老体弱,风雨无阻为孩子们上课;他还为数名残疾孩子义务教授二胡,常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乐器,用纯美的音乐,为身有缺陷的孩子插上了心灵的翅膀。
上善若水,大爱如潮。威海,这个人杰地灵的城市,正在爱的润泽下日益丰美而温暖。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