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09:53: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日报——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访潘鲁生
编者按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更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率先倡导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取得积极成果,为拓展文化产业空间,推动文化富民惠民,解放农村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和探索了新的道路。日前,记者就农村文化产业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课题负责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
□ 本报记者
记者:我省目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在全国有什么优势和地位?
潘鲁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在积极扶持和推动下获得长足发展。作为传统手工艺大省,目前,全省手工艺行业共有企业43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2009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其中,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带动150万农村人口就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历时5年的“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可以看到,我省临沂草柳编织、曹县桐杨木作等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模式,巨野农民工笔画、潍坊杨家埠年画等呈现出艺术化产业形态,郯城红花乡中国结和鄄城土布纺织等形成家庭作坊式产业形态,在传承传统手艺文化的同时,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及艺术创意、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在“文化经济”的整体架构中迎来了传统手艺的产业新生。我们认为,通过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推动“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结合”,促进手艺产业成为农村区域化的支柱产业,实现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农村手艺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价值。
记者:我省具体的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如柳编、风筝、中国结等手艺产业取得了怎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潘鲁生:以潍坊风筝手艺产业为例,据潍坊杨家埠村委会统计,2009年,风筝艺人人均收入1.2万元,普遍高于潍坊市农民7695元的人均收入,风筝产业不仅带动本村从业艺人致富,还带动周边20多个村落200余名农民从业,包括季节性生产的艺人和常年生产、专职经营的艺人等。
临沂柳编手艺产业广泛分布于临沭、郯城、莒南、河东4县(区),覆盖13个乡镇,100多个专业村,有柳编经销公司802家,带动25万农民从事生产。在继承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揉入现代创意创新,突破传统柳编农用、日用筐篮的功能和样式,转化为现代文化消费用品,目前已形成家居、园艺、装饰、旅游休闲和宠物用品等7个大类、300多个小类、10000多个花色品种,销往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国内市场份额也逐步提高。据调研,2009年临沂柳编手艺产业产值近60亿元,利税近3亿元,自营出口额约4亿美元,出口量占山东省柳编出口总量的80%、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
郯城红花乡农民在我国传统编结技艺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国结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乡已有110多个专业生产村、10000多农民从事生产。2009年红花乡中国结手艺产业产值2800万元,产量4000多万件,占全国总产量的60%。红花乡被称为“中国结艺之乡”。
记者:在发挥文化富民惠民作用的同时,农村文化产业还将如何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潘鲁生: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是从文化建构的意义上关注农村,以文化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文化道路。就山东而言,作为农业大省,2009年全省城镇化率为48.3%,截至2008年,全省950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超过75%。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省在农村手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形成从原料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手艺产业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量材为用以及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收益多等特点,体现了生态、文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可以看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在促进广大农民就业致富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文化创造力,运用现代化的产业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参与文化建构并不断融入知识经济体系,在以文化生产力推动城乡统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农村文化产业如何发挥作用?
潘鲁生:从根本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从资源消耗、投资拉动、粗放发展向资源节约、创新驱动、集约发展模式转变,具有战略意义。就此,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有效发挥农村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在产业升级调整过程中,依托农村手艺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同时,作为循环经济模式,手艺等农村文化产业本身即具有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而且作为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创新驱动内涵,是一条以文化为驱动力的发展道路。此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农村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文脉的延续、造物文化的传承,对于实现“中国设计”具有文化基础作用。
记者:为更好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您有哪些建议?
潘鲁生:通过持续深入调研,我们曾就农村手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8项建议,首先要从根本上保护传统文化生态,培育手艺产业种子;同时要加强教育科研协作,促进手艺资源开发;从实际出发,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发展手艺支柱产业;在提升的层面上,健全现代产业机制,打造特色手艺产业,并完善手艺产业链条,实施手艺品牌战略,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手工艺的循环经济模式;此外,还要从整体上完善农村发展环境,服务农民增收致富,建立产业经济组织,维护手艺人利益。总之,从农村文化产业全局看,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加强法律保护,促进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促进产业联动,从而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我想,充分尊重文化规律,把握产业机遇,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力,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山东农村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