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泉喷涌“恣了”泉城人

2011-10-18 10:56: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文化强省看山东 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 济南
[提要]   济南的一处处文化事业如一眼眼汩汩喷涌的泉水,而一眼眼泉水汇流成文化产业的大河,奔流不息、波澜壮阔,不但提升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文化自豪感,而且惠及全市市民。

  “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

  更自豪,更受益,文化之泉喷涌“恣了”泉城人


    大众网记者  尹玉涛

    

  泉城济南,清泉石上流,文化如泉涌。趵突泉边,城市文化中心渐行渐近;明湖居里,《明湖曲韵》一年半连演200余场;齐鲁软件园内,国家动漫产业基地跃然眼前;小乡村相公庄投资千万,建成3200余平米的文体艺术馆;世纪金榜书业公司十年一剑,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民营书业界的“老大”……济南的一处处文化事业如一眼眼汩汩喷涌的泉水,而一眼眼泉水汇流成文化产业的大河,奔流不息、波澜壮阔,不但提升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文化自豪感,而且惠及全市市民。

  文化改革:

  文化单位文艺院团改制,“55岁”老曲艺团焕发青春

    当前,走进明湖居这个济南市唯一一处园林式演出场所,看一段《明湖曲韵》这一场汇聚济南曲艺精华的文化旅游剧,是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在济南大明湖公园内享受到的“文化大餐”,而这份“大餐”正是济南市文化产业改革取得实效的一个典型例子。

  济南市推出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措施。其中,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组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济南广播电视台,完成管办分离,创新服务方式;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实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投入方式和拨款制度,对文化事业单位的一般投入逐步转为对文化项目的投入。

  同时,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推动济南出版社、舜网、电影影剧公司及所属6家影剧院完成转企改制,并督促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专业报刊发行公司,在济南时报、都市女报和当代健康报等非时政类报刊推行市场化独立法人运营。

  此外,加快文艺院团改革,将原济南市杂技团、济南演出公司转企组建为济南市杂技团有限公司和济南演艺有限公司;市曲艺团与鲁商集团和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合资组建了股份制的济南明湖居演艺有限公司,其他院团积极与市场接轨,努力开拓演出市场,今年上半年市直6家院团演出场次和收入分别比同期增长28和17%,其中市曲艺团两项指标实现了翻番增长。

 “自从在‘明湖居’驻场以来,一年演出200多场,巡演就数不清了!”市曲艺团副团长李洋感慨地说,以前曲艺团在小剧场演出,档次低、演出次数也少,但在明湖居驻场之后这个这个建团55年的重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重点产业:

  国家动漫基地落户高新区,小民企十年磨成全国“老大”     

  在济南市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内,聚集了50余家动漫游戏企业、28家动画制作企业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有些“高调”,因为它是济南市倾力支持的重点文化产业,有从业人员近3000人、动画片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0分钟的实力。

   除去动漫基地,济南市的其他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印刷出版发行、广电影视、文化演艺、休闲旅游、工艺美术、文博会展等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10年,济南出版印刷发行业实现总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10年市广电总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1.8%;原创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已经演出500余场,观众达40余万人;济南儿童艺术剧院与济南世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宝贝剧场”在济南全年演出50余场,上座率均在85%以上。

  同时,文化旅游业增长显著,2010年底旅游业务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增长21%,成为济南市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七贤文化城和古玩城两个新兴文化市场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工艺美术品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0%。文博会展产业蓬勃发展, 2010年全市举办各类展会150场,展览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直接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7%,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00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图书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集团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由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民营书业界的“老大”。为保证图书质量,将旧书回收打浆已经成为该公司的一项“传统”。2007年,打浆800吨;2008年,打浆1200吨;2009年,打浆1500吨。每打一吨纸浆就要净赔7000多元,每年公司都要处理上千吨废旧图书。在处理这些图书的时候,公司都会组织员工分批到物流中心参观,很多员工看着好好的图书变成了纸浆,有的心疼得低下头,甚至掉下热泪。

  文化园区:

  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引来20亿,建设文化产业园区70多个

  来到趵突泉公园内,除了欣赏“三股泉”美景,还能在白雪楼前听大戏,京剧演出及山东特色的吕剧、柳子戏等时常上演。趵突泉已成为一处城中的小文化中心,除了唱戏听曲,李苦禅纪念馆也建在趵突泉公园内的万竹园里,王雪涛纪念馆则建在趵突泉公园的沧园内。

  而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济南市更是大手笔不断。其中,优化提升现有文化园区,投资5000万元对英雄山文化休闲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又投资3000万元对七贤文化城经营业态调整提升。

  同时,重点打造具有孵化器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产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齐鲁文化创意基地和投资6亿元的滨河天成-潮合汇文化街已经建设完成,正在招商,计划今年年内开业;投资20亿元的济南园博园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济南市还利用工业遗存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利用原济南啤酒厂打造的银座天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利用原济南皮鞋厂打造的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对临街老建筑的整修换业也是“马不停蹄”,力图建设特色文化商业区。经二路纬九路意匠老商埠9号创意区计划今年开业。

  近年来,济南市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2008年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建立以来,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带动社会各类投资20多亿元;把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留出用地空间;建立文化产业担保资金,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1年上半年融资2300多万元。

  目前,济南市已建、在建、拟建的文化产业园区70多个。其中,重点园区49个,投资额达400多亿元人民币。

  文化服务:

  构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

  2007年5月,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正式启动“新市民 新课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其子女艺术培训活动。4年多来,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开设声乐、舞蹈、表演等多个艺术门类。截至目前,先后参与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的各界市民达2万多人次。

  “新市民 新课堂”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活动就是济南市构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按照计划,在2013年济南市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之前,市政府将投入5600万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快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近年来,济南市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渐增强,基本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市图书馆馆藏文献150余万册,2008年起免费开放,年接待读者70余万人次,并设立20余个图书分馆;市博物馆馆藏品2.1万件,2008年起免费开放,长年举办各类展览展演活动。

  县(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图书馆有1个一级馆、5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确定需要新建的有6个,正在建设中的有1个,完成规划但未施工的有5个。

  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全市现有60个乡镇完成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任务,83个街道办事处已建成并达到验收标准的综合文化站的有8个,已建成并进一步完善的56个,还有19个街道办事处正在筹建综合文化站。

  全市行政村4572个有40%建有文化大院,其中室内面积150平方米以上的33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4%。全市508个城市社区中已建成文化中心的占45%。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前,全市将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及文化大院全覆盖。    

  文化下乡:

  小村子投资千万建艺术馆,全市每个村都有“农家书屋”

  在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相公庄,是一个只有300余户、1000余人的小村子,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小康村,而让这个小村庄名气更响的不是村民富裕,而是村子舍得花大钱的文化投资。

  近年来,为满足富裕后村民对文化生活的追求,相公村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3200余平米的相公庄文体艺术馆;在武汉武警总队的帮助下,建起了相公吉祥苑祥犀精舍犀角艺术馆;在省市书法家协会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建成的总展出面积近2000平米的美术馆;在鲁商集团的帮助下,建成了400平米的社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达到5万册。同时,还建有档案馆、健身馆、棋牌活动室、多媒体室等文体场所,并配齐建身活动器材。

  “村里文化投资这么大,这都是文化下乡带来的好处!”该村一位村民表示,相公庄之所以花大钱搞文化建设,这与济南市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密不可分,因为这些惠民工程让村里人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近年来,济南市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全市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9%,基本实现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市及10个县(市)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覆盖城乡的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同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自启动以来累计放映11万余场,观众达1600余万人次,实现了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全市所有行政村配备了图书不少于1500册的“农家书屋”,泉城公园、百花公园、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免费对市民开放。

  文化产品:

   先后获得国际奖项6项,市图书馆新馆2013年建成

  近年来,济南市涌现一批重量级、有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如《大染坊》、《北方汉子》、《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等;电影《乡里乡亲》在济南首映,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推介影片……

  近年来,济南市创作、出版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先后荣获国际奖项6项、国家奖项150项,省级以上奖励800余项。其中,儿童剧《宝贝儿》入选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创下单院团单剧目连续演出2040场全省最高纪录。京剧《李清照》和《辛弃疾》分获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银奖和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大型文化旅游剧《齐风鲁韵·揽胜篇》获得第三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为备战“十艺节“,杂技剧《红色记忆》、京剧《重瞳项羽》、吕剧《阳光大姐》、原创新京剧《孔圣母》等剧目已陆续搬上舞台,10月底前音乐剧《大舜》、《茶壶就是喝茶的》等新剧目将要搬上舞台。歌曲《口碑》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填补了济南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原创水墨动画片《将进酒》、《童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两个第一;罗晓静、李青分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和第25届中国戏曲梅花奖。

  同时,济南市还修缮保护了府学文庙、老央行、宏济堂等一批历史文化建筑,启动了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力量抢救发掘了魏家庄片区、腊山分洪工程、济南华强广场、大辛庄遗址等,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重振“曲山艺海”的声誉,明曲阁、晨光茶社、明湖居建成并常年进行演出。

  对于济南市民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将于2013年建成。市政府确定在西部新城建设文化中心,其中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

余梁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