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湖居到省博馆 显文化资源共享精神

2011-10-18 08:17: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文化强省看山东 第七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提要] 明湖居是济南民俗文化复兴的一面镜子,而随着济南大观园片区民间文艺的兴起,以及省文化艺术中心的兴建,济南本土文化的发展显出蓬勃燎原之势。对于故乡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浓厚文化,济南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受途径。

从明湖居到省博馆 济南显文化资源共享精神
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网络媒体山东行系列评论之七

 

大众网评论员 韦国骞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刘鹗的一部《老残游记》,让“明湖居”这个名字朴实的曲艺演出场所出了名。而因为体制限制,“明湖居”曾一时失去了创新活力,济南人只能通过旧书本来找寻那份“齐音绕梁”的记忆。如今的明湖居,借势文化体制改革,观望之后终于大刀阔斧地开辟新生机,曲山艺海的热闹景象又回来了,济南芙蓉街南口,“老残听曲”的雕塑每天都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黑妞白妞的山东大鼓总也唱不完。
 
    明湖居的复兴,象征了济南民俗文化的先破而后立,也担起让民俗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的责任。对济南人来说,在日韩文化、西洋文化的冲击下,明湖居的大鼓、快书、单弦、琴书和相声等,是一股清风。明湖畔,点一盏竹灯品茗听曲的惬意,是舶来的快餐文化不能带来的,那种沉浸在本土文化中的融入感和自豪感,唤起了内心深处的归属。其实,这种让最普通的市民感受最质朴的民俗文化的手段,就是让文化资源全民共享。明湖居是济南民俗文化复兴的一面镜子,而随着济南大观园片区民间文艺的兴起,以及省文化艺术中心的兴建,济南本土文化的发展显出蓬勃燎原之势。对于故乡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浓厚文化,济南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受途径。

 
    自明湖居向东南行车六公里,是新落成的山东省博物馆新馆。这座十万平方米规模的恢宏建筑,囊括孔孟文化、陶瓷艺术、多朝墨宝、佛道文物等,对市民完全免费开放。山东文化体制的改革者深知,山东省博物馆新馆不仅要承载起山东文化发展的历史,更要担当起“文化惠民”的重任,用软实力开化人心、引导风化。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进步离不开博物馆文化的建设与完善,山东省博物馆在办馆过程中则坚持了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的理念。免费即是通向共享的第一步,而让市民们评选山东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则体现了济南的“大人文”精神。短短一个月内,山东省博物馆收到的投票超过了15万份,不少市民多次到馆、反复推敲。一张小小的选票,投出的是最普通市民的审美观、价值观、历史素养和文化鉴赏能力。同时,百姓不再只是文化的参观者,更成了文化的参与者。文物也不再只是水晶柜中冷冰冰的宝贝,而让许多市民们真的有了一种“如数家珍”的亲切感。这种“全民参与”的文化资源共享精神,是全新的,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了千年古城的灵动。
 
    说到底,文化的发展,为的是让人们追求一种超越日常功利的精神价值,让人们生活的更真实、更自在、更善良、更友爱,而这些都离不开文化资源共享这一过程。时至今日,伴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与突破,济南又以崭新的姿态,显示出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的精神。在这座城市中,一眼清泉、一块老牌坊、一条小街巷、一段老唱腔、一座博物馆……都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余梁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