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于民”要把话筒真正递到基层

2011-10-21 15:37:00     作者: 吕金焱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三问于民 基层 真话
[提要]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三问”的提出,的确让人欣慰,因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三问”的实施正是细化和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要将此“三问”问到实处、问到真处、问到用处,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把话筒递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内心的想法。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三问”的提出,的确让人欣慰,因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三问”的实施正是细化和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要将此“三问”问到实处、问到真处、问到用处,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把话筒递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内心的想法。
  “问民”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尊重和保持群众在发展和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倾听群众的需求和意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毫无疑问,现阶段最好的倾听民意、集纳民智的渠道就是互联网,关注网上民声、重视网络民情、利用网络为民办事,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在网络时代,正确利用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一种新要求,成为考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的一项新内容,成为当前执政观念和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个新标志。”由此可见,网络必将成为“三问于民”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渠道,应该说,网络的特性决定网上的民情民意较之现实社会会表现得更真切、更贴近实际,但如果操作不当,网上的民声民情也比现实社会中更具有情绪化和极端性特征,因此,在进行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必须摆正心态、放下架子、与群众真诚交流,让网络问政问出真效果。
  近期各种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正进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用群众的语言、网络的特点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美好生活;使先进的新媒体真正为人民所需,为群众所用,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走基层并不是走底层,而是真正的反映群众内心的需求。要做到“三问于民”,贵在把握好一个“真”字:自觉做到真心问,问出真心、真情、真话、真策;真心听,顺耳的或者是逆耳的意见都听得进去;真心改,对群众不满意的工作及时改正。更重在做到一个“实”字,要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忌不能把“三问于民”停留在书面上、会议中、文件里,做表面文章,空喊口号,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
  问政于民是要确保民众民主权力,让群众参与到整体发展的设计和规划中来;问需于民则要关注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切身的利益、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民生无小事,大到住房保障医疗制度,小到邻里关系针头线脑都要认真倾听、及时解决;问计于民要拢聚民间智慧,倾听群众对于发展的规划和需求,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普惠性。要做到这些,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把问政的话筒前伸到群众的嘴边,掏出群众的心里话、老实话,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作者:吕金焱,德州电视台新闻中心)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