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与青春共舞

2011-08-11 14:39:00     作者: 赵东辉、孔博、詹奕嘉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运会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青春 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市委书记
[提要] 南海之滨,深圳湾畔,大运中心“水晶石”和开幕式场馆“春茧”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遥相呼应。8月12日晚,被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深圳,将打开“世界之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拉开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序幕,奏响世界青年狂欢的序曲。

  新华网深圳8月11日体育专电(记者赵东辉、孔博、詹奕嘉)南海之滨,深圳湾畔,大运中心“水晶石”和开幕式场馆“春茧”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遥相呼应。

  8月12日晚,被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深圳,将打开“世界之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拉开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序幕,奏响世界青年狂欢的序曲。

  这里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这里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土。深圳的大街小巷,处处花团锦簇,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及吉祥物“UU”的形象遍布全城,青春洋溢,整座城市正在以最饱满的热情翘首以盼。

  大运会来到深圳,是激情和欢乐的碰撞,是特区与青春的共舞,是梦想和未来的相约。

  点燃青春 点燃激情

  2007年1月17日,深圳如愿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承办权。当时,既缺乏举办世界级重大赛事经验,也并非大学云集之地的深圳,能否办好大运,备受关注。

  然而,这里却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如同没有围墙的“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无数年轻人在这里挥洒青春、收获历炼、放飞梦想……

  大运的到来点燃了这座青春之城。深圳大运会的筹办过程,由此打上了鲜明的“青春”烙印:从大运口号征集到开闭幕式设计,从大运火炬设计到火炬传递方式选择……无不以年轻人为主体,无不绽放着青春的瑰丽。

  深圳大运执行局成立之初,大部分成员是“80后”,尽管缺少经验,但凭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他们高效地完成了各项筹办工作,“80后”办大运正在成为现实。

  深圳大运会吉祥物征集活动结束时,收到国内外2007份参评作品,创作者中年纪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9岁,其中在校大学生占70%。在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的城市里,年轻人是大运会创意设计的主力军。

  参与大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数千名演员中,将近90%是在校大学生。据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杨嵘介绍,大运会主题歌将由在校大学生演唱,开幕式上的群体演员和个体演员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大学生,“各个代表团引导员的服装,都是由深圳大学的学生利用从世界各地征集的大运海报的元素设计的,每一套都各有特色”。

  大运会期间,共有818座大运U站遍布深圳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场馆,为运动员、游客和市民提供服务,而U站内的志愿者多数都是大学生。作为创立了中国内地首个义工联的城市,深圳80%的大学生和20%的市民投身大运志愿服务。

  今年前来出席大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的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说:“深圳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年轻,特别有活力,所以深圳一定会办出一届特别吸引年轻人、特别富有朝气的体育盛会。”

杨凯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