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民众送别援建者:再见了,我的山东兄弟

2011-04-21 11:06:00    作者: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绵阳11月3日电 题:北川民众送别援建者:“再见了,我的山东兄弟”

  作者 杨超 马强

  花如海,鼓震天。今天的北川新县城体育中心里,万名北川民众用鲜花、掌声、热泪和拥抱,告别圆满完成援建任务撤离的山东亲人。

  家住曲山镇海光村母贤斌今天一大早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和十多名乡亲们匆匆赶到数十公里外的北川新县城。

  “为了我们有个家,山东人比我们自己还尽心、还细心,就像亲兄弟一样。”母贤斌说,现在大家都搬进了新家,新场镇里设施齐全,焕然一新,远胜从前。“现在兄弟要回家了,我能只送他们的只有感激、祝福和思念,能回报他们的就是更好地生活。”

  “威海的援建者们专门拨出50万元资金用于羌文化的传承保护,这对我们羌族人是多大的恩情呀。”握住山东威海援建干部宋敏的手,北川旅游局的林继忠泣不成声,他说,两年多的并肩作战,北川和山东已经建立起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这几天,我都一直不敢去跟他们告别,我怕控制不住情绪。”

  眼前的北川新县城,道路宽阔平坦、小区设施齐备、学校、医院、敬老院、文化中心等一应俱全,一幢幢崭新的羌族特色楼房在阳光下散发出清新宜人的光彩,12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构建出集山、水、城为一体的宜居环境。一座生态园林城市正等待即将入驻的北川居民为它增加内涵、增添活力。

  站在小区前,山东枣庄援建干部李争依依不舍,两年多的援建生活已将他的心融入了这片西羌大地。李争回忆说,09年6月前的援建工作以“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为重点,恢复提升各乡镇驻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随着17个对口援建市圆满完成22个乡镇援建的全部项目,新县城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程“大会战”。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山地。我们挖石开山,平地起楼。现在想起来,数百台塔吊并排而立,千辆机车穿梭不停,上万人不分日夜施工建设的场景何其壮观,让人终生难忘。”离别前,山东潍坊援建干部桑福岭虽略显伤感,却豪情满怀。“我们信守了再建一个新北川的誓言,不负所托。”

  随着整体移交工作的圆满完成,援建者们陆续告别这片曾经凝结智慧、洒下汗水、倾注感情的热土。与此同时,另一批山东汉子带着企业和项目落户北川,为当地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开道铺路。

  新县城的一侧,首期启动的1.4平方公里北川——山东产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入园企业33家,协议引资17亿余元。与以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和药王谷景区为代表的农业、旅游产业共同支撑起北川未来的发展。

  北川山东商会会长房富民说,“我们接过了援建的接力棒,目前首批12家企业已经竣工投产。通过开展产业援建与合作,川鲁两地建立起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

  800多个日夜的艰辛付出,使一个崭新的北川在这片曾经饱受伤痛的土地上崛起,重生。

  山东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徐振溪介绍说,山东省援建北川各类项目共369个。其中,“交钥匙工程”达到253个,合计支出近120亿元。

  欢送仪式上,四川省和山东省表示,虽然援建已经结束,但通过深化双方在经济贸易、特色产业、城乡建设、文化旅游、科教人才方面等的交流合作,川鲁两省的合作范围将更加广泛,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喊一句兄弟,我永远忘不了,我们永远记得你的好……”送别现场的一曲《山东兄弟》,山东人落泪了,北川落泪了,这满含深情的泪水为了风雨同舟的昨天,为了依依惜别的今天,更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完)

刘宝才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