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卫生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卫生事业发展成就
(一)、新农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新农合覆盖面稳步扩大,全区农牧业人口参合率达到92.87 %。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达到156元。有88个旗县区实行门诊统筹,儿童先心病、白血病以及布病、耐多药结核病纳入新农合特殊重大疾病管理补偿范围。新农合即时结报范围不断扩大,自治区直属8家医疗机构为呼和浩特周边的6个盟市参合农牧民提供了即时结报服务。包头市实行新农合市级统筹,实现了异地参合、异地结算,大病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行
全区逐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旗县区达到75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65个。其中,苏木乡镇卫生院9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1个。试点机构占全区总数的70%,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增补工作如期完成。共增补基本药物211种。其中,化学药品42种,蒙成药122种,中成药47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支持建设旗县综合医院2 8个、蒙医中医医院4个、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个、嘎查村卫生室360所。招录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250名,为苏木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124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转岗、蒙医中医全科医师、乡村医师蒙医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培训人数分别为1545人、260人和500人。区内外67家三级医院与74所旗县综合医院、56所蒙医中医医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同时,赤峰、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包头、鄂尔多斯、阿拉善等盟市的7家旗县综合医院,采取托管方式,由三级医院进行帮扶发展。这种“帮扶托管’’县级医院模式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之一。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按人均1 5元标准免费向全民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区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为57.8%,农村牧区为52.3%,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全区补种乙肝疫苗37.7万人,完成贫困白内障手术3104例,补助农村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17.86万入,免费增补叶酸14.3万人,乳腺癌检查2.3万人,宫颈癌检查16.6万人,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16.06万座,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自治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鼠疫防控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发现和有效处理了16个旗县的鼠间情。与卫生部联合防控人间布病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布病防治机构建设得到加强。
(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通辽、鄂尔多斯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分别围绕组建医疗集团和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发挥蒙中医药特色进行深入探索,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乌兰察布市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切入,“计卫联手”成效明显。各级公立医院从内部管理入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有21家综合医院、37家蒙医中医医院开展了100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有62家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通过12580等平台开展预约挂号服务,125家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各医疗机构结合患者就诊的实际需求,全面推行急诊病人“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主要措施
2011年全区卫生工作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思路,以国家五项医改任务为重点,突出抓好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宴医院改革,全面完成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方面,全面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继续巩固和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全面推行异地参合政策,为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提供政策保障。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扩大资助困难人群参加新农合范围.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2011年,各级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以上。在所有统筹地区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目录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在全区范围开展进一步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工作,有效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调整新农合报销政策。所有统筹地区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扩大盟市级统筹试点范围。推广包头市的做法,在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通辽、锡林郭勒、兴安、阿拉善等盟市推行盟市级统筹,为2012年实现金覆盖奠定基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