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南洋公学”旧址 孙中山两度莅临演讲

2011-10-08 16:47:00     作者: 邹瑞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南洋公学 孙中山 南洋 旧址 1918年
[提要] 上海交大校史馆副馆长盛懿告诉中新社记者,南洋公学在当时集结、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孙中山在演讲中提及的诸多建国设想,而今却已成真,并得到极大的丰富。

  中新社上海9月30日电 题:探访南洋公学旧址:孙中山两度莅临演讲

  中新社记者 邹瑞玥

  上海交大校史馆所在的徐汇校区,正是当年南洋公学的旧址。南洋公学1896年由盛宣怀创建,与北洋大学堂同为近代史上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如今在校门内右侧,依然可以找到当年遗留至今的刻有“南洋公学”题名的石碑。

  上海交大校史馆副馆长盛懿告诉中新社记者,南洋公学在当时集结、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912年底,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初建,已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的孙中山正全心致力全国铁路交通建设。彼时学校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时任校长的唐文治,正着手打造该校的铁路、电机学科。孙中山受其特邀,在上院大礼堂发表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他向学生们描述了“全国20万公里之铁路”的构想,并提出尤其要修筑横跨国内南、北、中的三条铁路大动脉。

  这一建设蓝图和实业思想,深深影响了在场师生。一些学生从此以铁路建设和管理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当时正就读土木科一年级,后成为“中国铁路先驱者”的凌鸿勋曾回忆说,由于听了孙中山的演讲,“我毕业后长期从事铁路工作,未始不是受了这一伟大启示。”

  1918年3月,该校增设铁路管理科,开创中国铁路工管结合的先河,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1919年,孙中山二度来到该校,介绍他的《建国方略》。他提出建设天津、上海、广州三大港,利用三峡水利发电,改善长江航运等设想,并强调“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

  1921年,最初的南洋公学正式更名交通大学。盛懿介绍说,孙中山曾专门为交通大学的杂志《南洋》题词,并为该校的技击部题词“强国强种”,激励学生锻炼身体,为国家建设做出努力。据了解,孙中山之子孙科也曾在1928至1930年间于交大担任校长。

  在现今的上海交大校园内,孙中山曾经发表演讲的上院,已变为经50年代全新改建的新上院,到此观瞻者仅能从想象中描摹当年的盛况。不过,孙中山在演讲中提及的诸多建国设想,而今却已成真,并得到极大的丰富。

刘宝才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