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述评:矢志复兴 圆“中国梦”

2011-10-08 17:28:00     作者: 欧阳开宇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人 孙中山 什么是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
[提要] 时下的岁月,世界看到,中国正沉浸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孜孜践诺。马勇认为,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时下的岁月,世界看到,中国正沉浸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孜孜践诺。

  “振兴中华!”

  19世纪末,在成立兴中会的时候,孙中山首先喊出了这个口号。那时,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之国早已远离太平盛世,一步步坠入半殖民地深渊,志士仁人们不甘沉沦,救亡图存的步履维艰。而正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那时开始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进步、“中国梦”的故事。

  纵观近一百年,有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方向,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这个方向的发端,辛亥革命时期形成了“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的概念,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于此基础上,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胸怀和眼界,为民族复兴、振兴中华开启了历史新程。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辛亥革命摆脱了两千多年来在争夺皇位上绕圈的历史运动模式,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起共和政体。

  马勇认为,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亦有学者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毋庸讳言,辛亥革命不足以直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推翻帝制后,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就折射出中华民族复兴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

  “辛亥革命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契机,只能交托给农工……冲锋陷阵的优秀力量,而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项。”中国官媒在一篇评论中如是写道。在辛亥革命38年后,中华民族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结束了近代以来被列强肆意欺凌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载体和机遇,而要使中华民族复兴成为现实,还必须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史学家们眼里,这项任务“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对于国家现代化发展,孙中山的蓝图是“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他在《建国方略》中记录了中国民主、民权和工农业、交通现代化等宏大设想。由于社会的持续动荡,孙中山的现代化理想在1949年后才得以逐步实现。

  而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20多年里,复兴之路并非坦途,《人民日报》指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还不够深刻,因而有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代价。

  及至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从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全面开放。马勇认为,这与孙中山“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理念一脉相承。

  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产粮、家电产销、服装产销、造船、汽车产销等诸多领域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达220多种。

  当下,中华民族正朝着国富民强的方向迈进,而不少观察家认为,中华民族尚未完成海峡两岸的统一,此外,全球化及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挑战,以及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也在时刻警醒着这个民族要常怀忧患,“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也许,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奋斗下,中华民族能带着孙中山的这句话走向未来的一百年。记者 欧阳开宇

刘宝才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