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袁 涛 张春晓
鲁中晨报记者 孙银峰 姬连庆
11月的淄博,冬意渐浓。
淄博,一座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齐国故都,曾创造了灿烂的齐文化,如今已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11月9日,淄博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参加第四届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研讨会的媒体代表来到这儿,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10时许,迟到的阳光驱散了笼罩在淄博上空的雾气,媒体代表们乘坐的车辆驶到了位于淄博市中心的中国陶瓷馆。刚一走进展览大厅,众多精美的陶瓷制品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拥有4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的陶瓷馆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展品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馆内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淄博悠久的文化在这里集中体现。
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瓷器,令参观者不时停下脚步,拍照、摄像,仔细研究。薄如蝉翼的龙山文化蛋壳陶、精美的青釉莲花尊、古朴典雅的宋代雨点釉……一件件稀世珍品,让媒体代表们不断感叹“very impressive(印象非常深刻)!”。
“以前真的不知道淄博竟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从这个陶瓷馆里,看到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现代这么多精美的陶瓷制品,真正感受到了淄博历史文化的灿烂。”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副总编郑丁贤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在很多媒体代表为淄博的丰厚文化历史底蕴而沉醉时,工作人员引领着参观者来到了现代陶瓷展区。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淄博陶瓷,在现代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丰富而实用的日用陶瓷、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的艺术陶瓷以及应用于中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陶瓷,就是神舟飞船上也有淄博陶瓷的身影。
11时30分,媒体代表们恋恋不舍走出中国陶瓷馆展览厅。“如果有两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好好参观研究,那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郑丁贤这样说。
如果说,中国陶瓷馆内展示的是淄博的陶瓷文明,那么下午看到的就是山东工业化进程带给城市的巨大进步。玻璃行业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金晶集团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生产出超白玻璃、浮法玻璃、节能玻璃,并将淄博生产的玻璃用到北京鸟巢、水立方,用到迪拜世界第一高楼……扛起了世界玻璃行业第一梯队的大旗。
“真是难以置信!”看着这些玻璃,柬埔寨《和平岛报》的谢·伽鲁达不停重复着用这句话强调自己的感受,“一块玻璃竟孕育出如此大的产业,生产出如此种类繁多的产品,节能保温的、防噪音的、减反射的、彩色的……等等。”
金晶集团的发展引起了媒体代表们的极大兴趣。在参观现场,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记者陈玉樱向集团负责人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从企业发展模式、市场竞争、产品出口、应对金融危机问到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她刚问完,泰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记者昂加南·阿玛提亚库接着提问,他也想要探求到金晶集团把玻璃这一行业做到如此高水平的“秘密”。
在随后参观的新华医疗器械集团,媒体代表们了解到,集团每年用销售收入的7%搞研发,并在海外市场中不断“攻城略地”,向世界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商“叫板”。代表们用“想不到山东能有这样的好企业”来评价。
短短一天的采访很快结束了,但是以淄博为代表的山东工业化发展模式给媒体记者们的震撼却远超想象。
《越南法律论坛》总编辑阮明坦陈淄博之行是一次“惊喜之旅”。“来山东之前,我听过很多传言。来到淄博,我真想不到中国不仅保持了传统,还有这么多的绿树,有这样现代化的企业,能生产出这样高科技的产品,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这样好。”阮明赞叹:“同样是发展,山东做到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这值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