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中国新闻奖公布 大众网《行走黄河滩》获一等奖

    11月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公布评选结果。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参评作品《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详细)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揭晓 大众网原创评论获二等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今天揭晓。大众网刊发的网络评论作品《于欢案直播,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获二等奖,这也是大众网原创网络评论作品连续第二年获得该奖项。2008年至今,大众网已有1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 (详细)

大众网十年内第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荣获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是大众网十年内第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详细)

连续三个月深入基层蹲点采访

专题聚焦黄河滩区迁建,紧扣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大众网记者行走千里黄河两岸,连续三个月深入基层蹲点采访,行程4000多公里,采访100多人。(详细)

抒写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宏大史实

报道用迁建一线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故事,抒写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宏大史实。立体展现齐鲁大地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画卷。(详细)

秉持公平与正义,坚守网络舆论阵地

一直以来,大众网始终秉持公平与正义,坚守网络舆论阵地。面对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面对真理与谬误的激烈交锋,大众网以客观、冷静、独到的视角,敢于发声、第一时间发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有效回应网民关切。(详细)

点赞依法治国和司法公开

文章点赞依法治国和司法公开,以敢于发声、快速发声成为当时舆论环境下的焦点和亮色。作者在收看直播过程中快速成稿,并于庭审结束后半小时在大众网主站、官微、客户端发布,牢牢把握了舆论主动权。(详细)

敢于发声、快速发声

该作品是于欢案二审微博直播的全国主流媒体首篇评论,发布后被新浪、凤凰等网站转载80余次,在作者微博账号@朱德泉上的阅读量达1400余万,得到政法系统从业人员和众多网民点赞,起到了凝聚共识、安定人心的作用。(详细)

奖牌成色诚可贵,最是精神动人心

《中国女排,最是精神动人心》荣获网络评论类二等奖,这是大众网首次在中国新闻奖的网络评论类作品评选中获奖。该作品系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大众网总编辑朱德泉创作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被誉为弘扬新时期女排精神,激发网民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领头羊”评论。该作品还入选了2016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在今年9月央视播出的《点赞中国——2016-2017“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别节目》中,被中国女排姑娘们现场朗诵。(详细)

我们依然需要无私奉献的女排精神

在一个利益诉求愈发多元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无私奉献的女排精神内核。唯有公心才能打动人心,甘于奉献才能赢得更多点赞。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先公后私,是每个人义利之辨的哲思考问。(详细)

人人有精神,国家才有力量

在中国梦的奋进征途中,我们依然需要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真谛。无论是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还是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获得感都需要自强不息,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做常人不能做的事!(详细)

大众网全媒体纪实报道——回家

13岁,他离家流落台湾;56岁,他开始把1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陆续捧回大陆老家;81岁,他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山东菏泽老家,认祖归宗……(详细)

九天八夜原生态记录高家寻根之旅

2016年7月3日18时许,81岁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和家人从台湾乘坐飞机抵达济南,回他的老家菏泽探亲。从当天下午开始,大众网记者跟随高家踏上寻根之旅,全程原生态记录高家寻根的家国情怀。(详细)

高秉涵祖孙三代回乡省亲 老屋里哼唱摇篮曲忆母亲

“小时候,母亲总是哼唱一首寒衣曲,那就是我的摇篮曲。”他自从13岁离家后,再也没能见到母亲,这也成为高老终生的遗憾。“寒风习习,冷雨凄凄,鸟雀无声人寂寂。织成软布,斟酌剪寒衣。母亲心里,母亲心里,想起娇儿没有归期……”高老轻声哼唱起儿时听过的寒衣曲,在西屋当中,伫立良久。(详细)

83岁美国老太飞抵中国感谢“救命英雄”

我从来没想过能等到这一天!从来没想过能等到这一天!”在穿越半个地球后,7月27日下午,美国83岁的玛丽·泰勒·普蕾维特(Mary Taylor Previte)女士终于在中国贵阳见到了71年前空降潍县集中营营救她的救援队英雄——91岁的王成汉。(详细)

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你们知道吗,王先生以前从来没跳过伞,但是为了救我们他就那么跳下来了。他是我们的英雄!”在王成汉家中,玛丽紧紧拉着他的手,敬佩地说。离开集中营时,还不满13岁的她并不知道这个细节,多年后了解到这一情况,她对印象中的这位Eddie Wang(当时王成汉用的英文名字是Eddie Wang,大家都叫他Eddie)的敬佩更深了。(详细)

玛丽讲述十几年“朝圣英雄之旅”

上世纪90年代,玛丽开始寻找当年的7位行动队队员。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先后找到了其中2名队员的遗孀,又与其他4名队员相见。然而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怎么也打听不到那名中国队员的消息。“我不知道战后他去了哪儿,还在不在中国,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要知道,在十几亿中国人中寻找一位姓王的先生,实在是太难了。”(详细)

大众网《独立调查》的定力与担当

宝剑锋自磨砺出。大众网原创深度调查栏目《独立调查》七年磨一剑,获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这是大众网第四次喜捧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山东新闻界的骄傲与荣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独立调查》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可喜可贺之余,其经验也值得总结借鉴。回首来路,我们不难发现,《独立调查》成功的秘籍并不深奥:该栏目紧跟热点、回应关切,调查传闻、还原真相,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勇于向网络乱象亮剑,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践行群众路线,客观公正做监督,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详细)

调查网络传闻,还原事实真相

《独立调查》创办于2009年,是大众网原创的深度调查栏目,每周至少一期,至今已推出380余期报道。《独立调查》栏目的定位是:调查网络传闻,还原事实真相,紧跟社会热点,回应网民关切。(详细)

冷静、客观、独家、独到

栏目以山东的焦点热点事件,以及全国性网络热点事件调查为主,以舆论监督、热点解读、传闻求证为主要报道形式,用冷静、客观、独家、独到的视角看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通过记者现场调查采访,还原事实真相,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对民生焦点问题、重大政策发布等及时解读求证,回应网民关切。(详细)

生动的故事讲述涤荡人心

于霄宁接力照顾老爷爷的故事,折射出年轻一代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芒,以及以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厚道诚信家风的感召力。(详细)

35年不停歇,孝义家庭两代人照顾瘫痪邻居

1979年,61岁的孤寡老人李玉柱突发脑血栓,年仅19岁的邻居房泽秋毅然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照料,并许下一句简单的承诺——“以后我来养活您”。如今,房泽秋已年过半百,她的儿子于霄宁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坚守着母亲在35年前许下的承诺。义传两代、孝在三生,母子二人的大道孝行改写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成为齐鲁大地的孝之典范。(详细)

对话“80后”孝星,还原“接力赡养”故事

“尽力做、往好的方面做”,这是“80后”于霄宁对孝的理解。这句简单质朴的回答,浸润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润物无声,浸润着两代人35年无怨无悔的坚守。如今,这个特殊的家庭,年纪最大的李玉柱已经96岁,年纪最小的哼哼只有一岁半。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大众网记者对话于霄宁,听他讲述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接力赡养”故事。(详细)

独家策划,发出中国声音

大众网当天推出独家策划“难以忘却的记忆——全球寻访见证人·口述中国抗战史”大型专题,通过采访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著名抗战将领李宗仁的侄子李伦、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等重量级代表人物,用讲故事的方式缅怀先烈、弘扬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充分肯定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表达了中国立场,维护了国家主权,并发出了中国声音。(详细)

作品意义重大

选择在首个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首播,紧扣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的主题,通过回访重要代表人物,缅怀先烈,弘扬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充分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详细)

形式丰富制作精美

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演播室录播、网络现场直播等形式,主打稿中英双语呈现,并在PC端和手机端同步刊发。专题以视频作为主要呈现形式,进行了片头、转场、人名条、字幕条、宣传片等系列的专业化包装,画面和音效都具有极强冲击力。(详细)

内容独家权威

采访历时2个月,通过实地采访和电话采访,到达了北京、山东、河南及台湾等地,连线了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采访对象包括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李宗仁将军的侄子李伦、日本和平人士山边悠喜子,以及抗战史专家等,代表人物权威、时空跨度大、采访难度大。 (详细)

境内外传播广泛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网站在首页或相关频道进行了转载;Chinadaily网以英文全文转载主打稿件;中国台湾网在首页推荐专题并转发,国际在线首页对专题进行推荐;香港文汇网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引用;美国《华盛顿邮报》分上下两期对主稿进行了全文刊发。(详细)

新“长征”路上的“走转改”

建党90周年的报道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然而,如何将规定动作做出彩、做出神、做出“道道”来,大众网将所有的形式和过场弃之,选择了新闻人最“回归本源”的方式——用脚步去丈量。(详细)

58个二级页面,56个民族的百科全书

整个专题在标题设置、内容编排、动画制作、图片放置、媒体互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flash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呈现这道“民族大餐”。后方编辑团队历时半年时间参与“专题报道,通过58个二级页面,完成一部56个民族的“百科全书”。(详细)

180天,咀嚼苦难,品味幸福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就是一年,从去年的6月25日,“党旗漫卷中国红”活动在北京启程以后,有幸成为采风团一员的我,同其他的4位成员一起跋山涉水同甘共苦,从东北到内蒙,再从新疆到西藏到云南、海南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同完成了对中国56个民族共180天四万多公里的采访历程。(详细)

网民参与网络重大主题宣传的一次成功创新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如何发挥网络互动的优势,让网民参与到网络重大主题宣传中来,通过网民创作内容诉说心声,再用平民视角整合网民创作的原生态信息,从而把重大主题宣传回归到日常性叙事,大众网“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近56个民族家庭”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创新。(详细)

喀什老城练大胆 不靠氧气过高原

从新疆喀什接替国栋,到云南西双版纳结束采访,2个月的时间里,跑了新疆、西藏和云南三个省,1年后,再回过头总结56个民族采风,发现它不仅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新闻实践,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和历练。可在刚出发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把它当成了一次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还有些不情愿。(详细)

“举轻若重”拼设计 两年两获一等奖

大众网的网页设计《生死抉择 惊天一坠》喜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大众网连续两年在同一奖项上夺得最高荣誉。(详细)

音画全景展现英雄壮举 身临其境感受生死抉择

在刚刚落幕的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众网作品《生死抉择 惊天一坠》再次斩获网页设计一等奖,这是继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众网《中国一日》获网页设计一等奖后,大众网连续两届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详细)

假如你是飞行员,你该如何选择

蓝天里英雄微笑着回看下方的万家灯火,正是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温馨场景。飞行的战斗机旁边打出的一行行文字,诉说着英雄的事迹,配合优美肃穆的背景音乐,专题一打开就使人泛起悲伤和怀念的情绪,更加富有感染力。(详细)

在独立调查中进行深度剖析

当我们将目光对准“转调”、聚焦枣庄,一个承载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的重大选题便跃然入思,在思想的指引下,三天两夜调查,三度调整专题,精雕细刻细节……(详细)

聚焦枣庄实践 全景展示转调

专题立意高远重大,综合运用图文、falsh、音视频、背景音乐等多媒体展现方式,并集合了深度调查,视频访谈、评论、网友跟帖留言等多种新闻体裁,主题鲜明容量大,页面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色调庄重,并配以大量的背景资料,达到了思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专题以小见大,以一个城市的微观变化映衬国家转调的宏观战略方针,对全国40多个同类城市的“转调”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详细)

脚步:三天两夜的连续调查

能否用我们《独立调查》的视角去剖析枣庄转调?能否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求解?以小见大,以微见巨是否可行?2010年7月的一次选题会上,总编辑朱德泉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我们已有的《独立调查》栏目,枣庄这只‘麻雀’,我们一定要‘解剖’,枣庄的四年转型之路注定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鲜活范本!”(详细)

在体验式学习中改进工作

发表于《青年记者》2010年10月刊的拙作《新闻立网、服务强网的路径优化》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论文类三等奖,这也是研究重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的论文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详细)

新闻立网、服务强网的路径优化

经过十年的发展,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已经基本确立了各自“区域性门户网站”的地位,“新闻是立网之本,服务是强网之路”已成为共识。地方重点新闻网站页面、技术、内容不断升级,舆论、宣传、引导功能日渐娴熟,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特点亦逐步形成。(详细)

服务强网:实现“三种结合”

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是一种综合效应,是网络媒体传播、服务等各项功能的综合体现,是网络信息总体质量、文化品位、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新闻与服务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服务强网是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

网络重大主题宣传要回归日常性叙事

  这个“自选冠军”是在“规定动作”比赛中拼出来的、创出来的,来之不易。回顾“中国一日”网页创作的点点滴滴,可以给我们以后干好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很多启示。 (详细)

大众网“中国一日”页面设计幕后揭秘

  9月19日,记录“中国一日”活动正式启动,全媒体采访中心分头行动,进行视频、图文采访,网友在论坛、博客、开心公社正式上传作品,互动评论部提前约请的一大批公民记者也纷纷行动起来。正式审核完手机报后,我安排编辑上手机报读者短信后台整理“读者的一天”。读着编辑发给我的 “一天”,心中产生了一种平凡的感动。(详细)

《中国一日》网页设计思路

在2009年9月11日,大众网接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通知: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全国60家网站共同举办亿万网民共同记录“中国一日”的活动。该活动主旨是让网友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拍下身边的场景片断,共同记录“9·19”这个普通“中国一日”的24小时脉动。经过同志们的开会讨论,确定了《中国一日》专题的制作思路。(详细)

英雄从兹去 全城泪满巾

11月30日,身着便装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正与妻女在金华市区的婺江边散步,看到一名年轻女子跳江自杀,孟祥斌毫不犹豫跃入零摄氏度左右的江水中营救,结果轻生女救了上来,他却没有上来,只剩下妻女在岸边苦苦等待……(详细)

跳江勇救轻生女 山东兵孟祥斌舍命动金华

11月30日,驻浙江金华某部司令部参谋、中尉孟祥斌为救一名跳江自杀的年轻女子跃入冰冷江水中。轻生女救了上来,他却没有上来。江边,来探亲的妻子和女儿在苦苦期盼奇迹发生。(详细)

孟祥斌的壮举,震撼了当地群众

11月30日,解放军某部副连职机要参谋孟祥斌勇救跳江轻生女青年壮烈牺牲。连日来,在孟祥斌牺牲的浙江省金华市婺江的通济桥上,人们摆放花圈、花束,挂上挽联,点燃蜡烛,鞠躬行礼,寄托哀思。 (详细)

大众报业再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今天揭晓,大众报业集团再次斩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创造了七年九夺一等奖的业界奇迹。(详细)

大众报业集团力摘七项大奖

在评选中,大众报业集团参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大众报业集团一举夺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一届独揽7项中国新闻奖,不仅是大众报业集团获奖最多、成绩最好的一次,也创造了六年八获一等奖的奇迹。(详细)

今天的奖杯盛满昨天的付出

从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算起,大众报业集团六年八获一等奖,实现评论、消息、通讯、摄影、网页、论文等各类体裁的“大满贯”,被业界称为“大众日报现象”。(详细)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勇于担当

齐鲁大地,文脉浩荡,人杰地灵,赢得世人景仰。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在传承中创新创造,在创新创造中书写新的辉煌:一批文化企业正在迅猛崛起,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跨入了千亿元“俱乐部”。(详细)

大众报业集团6年8获一等奖

《周末人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三贴近”原则,捕捉时代思潮,挖掘人物思想情感,曾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生死抉择 惊天一坠》以网页形式,采用动画、图片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空军飞行员冯思广、张德山生死关头舍身为人民的感人事迹。(详细)

好评论是深入调查出来的

党报评论很严肃,但严肃不意味着呆板、拒人以千里之外。这些获奖文章,都以理性与建设性为表达基调,避免居高临下式的高调论述,避免不容置疑式的生硬说教,与读者平等沟通,倾心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事实表明,真心尊重读者,真正把判断权、选择权交给读者,文章才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详细)

追踪热点人物 书写人性之美

周末人物自1991年创办已20年,发表人物采访近千个,除本次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外,还曾四次获得过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十次获得山东新闻名专栏奖。是目前全国党报中唯一一个长年坚持的人物栏目。(详细)

令业界瞩目的“大众报业现象”

耀眼佳绩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一张报纸办报思路、新闻理念的不断提升和长期坚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们坚持新闻创新、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一系列思考与实践的肯定。”大众报业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详细)

六年实现中国新闻奖“大满贯”

《大众日报》选送的《周末人物》和大众网选送的《生死抉择 惊天一坠》分别荣获新闻名专栏和网页设计一等奖。这也是2005年以来,大众报业集团连续6年8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此实现了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网页和专栏等各类新闻体裁的“大满贯”,创造了令业界瞩目的“大众报业现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