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路上的“走转改”

2012-10-25 10:22:00作者: 李 冉来源:大众网

建党90周年的报道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然而,如何将规定动作做出彩、做出神、做出“道道”来,大众网将所有的形式和过场弃之,选择了新闻人最“回归本源”的方式——用脚步去丈量。

新“长征”路上的“走转改”
——“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近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背后

大众网总编辑助理、采访中心主任 李冉

    建党90周年的报道,对所有媒体来讲,都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然而,如何将规定动作做出彩、做出神、做出“道道”来,大众网以不变应万变,将所有的形式和过场弃之,选择了新闻人最“回归本源”的方式——用脚步去丈量。正是这种理念,催生了“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近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这一宏大的网络新闻专题。大众网以新闻人的豪气和决绝踏上8万里路,完成了一个网络媒体一场肉体与灵魂的“长征”。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跋涉中,带着体温的报道、专题、互动乃至展览,都毫无疑问地表明,这场“走转改”我们做对了,值了!

“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凯旋归来

    走——民间、民族是笔宝贵的财富
    选择正确方向 寻找最小切口 升华最高境界

    “党旗”活动的成功,在于民间智慧的碰撞与“交锋”。
    早在2011年春节过后,采风团特邀记者施晓亮向大众网吐露心扉,希望与网站携手,共同重走56个民族家庭。这个单纯的“个人意愿”被朱总敏捷地捕捉到,但是,晓亮率真并带有“现实批判主义”的视角却将此行定位于一个民间与媒体相结合的游历活动,与建党90周年的主题似乎八杆子打不着。几度交流后,一个大胆却很着边际的想法在我们脑中成型: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是写在“党旗”专题卷首的一句话,也是这个专题提炼的精髓,而“56个民族家庭”的人情风貌、民俗民生和发展变化,既是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具体呈现,也是这一鸿篇巨著中的最小单元。建党90周年以来的巨大成就用多少语言都不可能全面呈现,反而是这个最小的切口,能够一点带面,并入骨三分。
    于是,经过对晓亮地说服,我们最终将活动定位于“党旗漫卷中国红”这一宏大主题,重在反映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证明,正是这样一个角度,才赋予了这场“周游”更深远的立意,也给所有参与者带来了人生难得的宝贵财富。
    同年6月,活动在北京中华民族园举行了启动仪式,一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采风团道奇公羊房车上,4人采访团如期开拔。
    我们决定了“走”的方向,这个方向也将山东网络媒体首次推向了全国、推向了广阔的民间。2011年12月25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图片展首展在山东省博物馆举行,一张张原生态图片吸引了在场的观众们,上海华冠专用车辆改装有限公司的郭秀实女士说:“山东记者能自觉走进56个民族,记录他们的历史变迁,太有意义了。这个展览把56个民族请到我们身边来。我们说爱国就要从细节开始,从熟悉了解56个民族做起。‘党旗漫卷中国红’立意高,我们要在心灵版图上烙下民族印痕。”

    转——困苦和坚持是笔宝贵的财富
    历经艰难险阻 嗅进泥土芬芳 感叹人生百味

    “党旗”活动的成功,在于编采作风的磨练与养成。

    大众网采访团队在途中合影,特约记者施晓亮(左)、特约小记者施哲莹(左二)、网友李东岳(左三)、大众网记者刘国栋。

    大众网特约记者施晓亮再次见到十年前采访过的塔吉克小伙子买买提(左)、她的母亲。老奶奶激动地激动地哭了,说想不到十年了,汉族朋友还想着来看她这个老太婆。

    面对一路上的困苦,我们始终在坚持。180天,大众网形成了前方记者,后方编辑,论坛的“三位互动”工作模式,每天的稿件对接、视频编辑、与广播电视台相关栏目的对接,甚至是“打前战”,全部由大众网来完成。于我本人,这180天,在对国栋、王磊的日夜牵挂,与晓亮的多次“碰撞”中度过。
    “党旗”活动的采风团由记者、特约记者、网友代表,还有一名14岁小记者组成,这样一个特殊的结构,注定要以不同的视角去发现,去感悟,不仅是用脚步去丈量,还要用心去倾听。
    代表记者的国栋和王磊,承担了6个月的一线采访工作。纠结在启程之前就伴随而来,国栋的女儿只有几个月,新婚的王磊还惦记着老人布置的希望工程,但是,命令就是离弦的箭,在经历了露营、泥石流、塌方、车祸,断粮、缺氧、恐怖、思念等诸多苦难后,他们咬着牙挺住,带着记录了中华56个民族家庭的人情风貌、民俗民生、发展变化的10万字稿件,上万张图片和上百段视频回来了。
    经历苦难,却始终战胜苦难,与56个民族家庭的兄弟姐妹成为朋友,他们完成了新闻人职业生涯难得的一次作风磨练。“这次我们真正走到了读者‘罕’闻,记者‘罕’至的地方,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在接受大众日报采访时,王磊这样说。
    同样,对于后方的编辑来讲,每打一个电话,都是与人交往、协调能力的提高;每编一个稿子,都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学习,成为编辑脱离编审后台的一次生动地生活实践。
    山东省网络办主任刘致福这样评价参与“党旗”活动的记者:活动期间,大众网记者和特约记者与56个民族的同胞同吃同住,共同劳动,亲身体验中华民族的进步,创作出了具有浓郁泥土气息和真挚感情的鲜活的稿件,值得全省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学习。

    改——故事和细节是笔宝贵的财富
    坚持群众路线 丰富介质采集 立体平台展现

    党旗活动的成功,在于展现形式的立体与多样。
    以平民的视角,传达网民的心声,来自56个民族家庭的图片、视频,以及数以千万的网友参与,成为该专题吸引人的一个关键元素。
    细节是事件的颗粒,是过程的链条,是人物的镜像。一个个“最小的组成单位”的积累和串联,就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党旗”活动正是坚持了这样的群众路线,前方记者通过书写一个个故事,用图、文、音视频、flash等全媒体方式展现了各民族的生活,是“改文风”的重要体现,也是“宏大主题回归于日常性叙事”的具体操作。在长达180天的行程中,记者写得真实,编辑精编诸多背景的图文以及视频资料,将整个专题形成一部“中华56个民族百科全书”。
    实现多介质采集后,党旗活动还实现了大众网历史上首次对同一活动的立体展现,通过举办影像展,以及《族迹》和《小记者走天涯》两本书的出版发行,网页上的“党旗”摆到了博物馆的展厅里,凝聚在两本书里。
    以上的几个自选动作,互动性,以及贡献内容的集体化,使每个人心中的“党旗“变得十分具有可读性,既体现于网络又不局限于网络的理念创新,将“党旗漫卷中国红”推到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领奖台上。

责任编辑:杨凯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