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婴谈父亲:中国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鲁迅

2011-04-07 15:54:00    作者:   来源:北方网  

这是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2月16日在香港浸会大学“鲁迅节”记者会上说的。周海婴接着说:“因为时移世易,历史背景与昔日已有很大的不同,鲁迅的情操只能长存在我们心中。

  这是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2月16日在香港浸会大学“鲁迅节”记者会上说的。此话一出,不禁震惊四座。周海婴接着说:“因为时移世易,历史背景与昔日已有很大的不同,鲁迅的情操只能长存在我们心中。”

  第一次参加以父亲命名的活动

  浸会大学“鲁迅节”,是该校为一座学生舍堂命名为“周树人堂”而举行的一次为期四天的纪念活动,旨在勉励学生“发扬鲁迅关怀社稷、尊重生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周海婴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孙郁,应邀来港担任“鲁迅节”的主礼嘉宾,并特聘周海婴为“周树人堂”的永久荣誉顾问。周海婴直言过去出席过不少纪念他父亲的活动,但以他父亲的名字来命名的活动却是第一次,使他“实在感到非常兴奋”。

  鲁迅只有对敌人严厉

  年逾七旬、头发花白的周海婴,7岁时便失去父亲鲁迅。虽然和父亲相处日子不长,但他深情地说:“父亲并非是外界所说的那种严厉的人,而是一位十分和蔼和很慈祥的人。”他举例说,父亲教书时,曾经有一位学生不听话,做化学实验时引起爆炸,但父亲并没有发脾气,就像现在大学、中学教师那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十分亲切。“我父亲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当然也是这样。”他说,“外人以为鲁迅为人严厉,是因为他写的文章词锋锐利,处处逼人。但那是对敌人的。”

  鲁迅思想是现代人的思想资源

  作为中国一代文豪,鲁迅虽然已逝世多年,但其作品、人格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许多人。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孙郁指出,“鲁迅的思想非常丰富,不同的人读他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读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都会有不同体会。”他更强调,“鲁迅的思想及其人生态度是现代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资源,会为人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周海婴也说:“我爸爸的书,很受用,很易使人产生共鸣。每个人读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他又说:“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不能一本书看到老’,说得非常对!”周海婴指出:“时代造就英雄,现在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鲁迅出现。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了。那个时代需要批判,才会有鲁迅,现在就没有这个需要了。”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