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0 07:16:41 我要评论
叶小文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省涿鹿县开发黄帝炎帝蚩尤的“中华三祖文化”,值得关注和支持。
考古学家说,“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一千年的中国到北京,看两千年的中国到西安,看五千年的中国到涿鹿”。考古看的总比常人更远。我们为什么要“看五千年”,要去探讨那么遥远,其中既有众说纷纭的史料考证、也有种种神话传说的“三祖文化”?
“三祖文化”关联着中华文化的根脉。“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文化是民族的根,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刨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
我们不妨以土耳其的教训为鉴。这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有过奥斯曼帝国辉煌的大国,本属伊斯兰文明,但在现代转型中却以最大的决心彻底与伊斯兰文明断绝关系,力图成为西方文明的一分子。结果如何?不管土耳其如何努力,西方从来都没有把土耳其看成是“西方国家”。
亨廷顿指出,这种不愿意认同自己原有文明属性,而又无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文明所接受的自取其辱状态,必然会在全民族形成一种在文明上精神上无所归宿的极端沮丧感。而纵览一部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文化常积淀于传统之中,传统是民族的本。时代精神强调时代的理性认同,而民族精神却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
民族认同不是逻辑推理或理性构造的结果,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新铸造。
还因为,诠释和弘扬“中华三祖文化”,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为了今天。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寻寻根,定定神,稳住脚步安住魂。
无论怎么搞现代化,都不可忘记,我们中国人对万物和人生本源的基本看法是“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基本信念是“敬天法祖”,报本答愿的方式是“祭天祭祖”。
这里说的“天”,是指自然界,指文化传承,并非鬼神。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三祖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祖先、敬畏始祖,“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
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
青史千秋三始祖,神州源自一条龙。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通过“慎终追远”,有助于把根留住,根深叶茂,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天地。(叶小文,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