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温家宝将举行本届任内最后一次两会记者会

2012-03-14 09:22:00     作者:    来源: 扬子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国外媒体记者提问最多的是双边和多边问题,国内媒体则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最感兴趣,其次是和民生相关的房价、通胀话题。

14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决定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年度预算、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六个决议草案表决稿和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表决稿、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决稿、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表决稿,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举行闭幕会,表决各项草案。

上午10:50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将现场直播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实况;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将进行文字、图片、视频实时报道。

昨日,本报特派记者拿到了记者见面会“请柬”,今天将在现场通过微博“直播”见面会的精彩亮点以及幕后花絮。这已是扬子晚报采访两会的特派记者连续第四次收到温总理记者见面会的邀请函。

这将是温总理举行他上任以来的第10次中外记者见面会。有媒体统计,2003年至2011年,温总理举行的9次中外记者见面会,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的媒体获得116次提问机会。基本上,国外媒体记者提问最多的是双边和多边问题,国内媒体则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最感兴趣,其次是和民生相关的房价、通胀话题。

如果你对作为全国两会“压轴大戏”的温总理记者见面会感兴趣,如果你想提问温总理,欢迎@扬子晚报,或在相关微博后留言评论,本报记者将与你在线交流。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璞

2011年本报亲历记者刘璞

现场微博和总理“互动”

按理说,总理的发布会通过电视和网络都已实时直播,亲历的新鲜感注定越来越淡,但2011年的总理见面会,因为总理自己主动的现场“互动”,也因为微博上粉丝们热情的场外“互动”,坐在金色大厅内聆听总理娓娓道来的我,倒切身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活色生香”。

总理主动的现场“互动”让人印象很深。去年两会期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本来,总理回答完最后一个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大家都以为见面会就结束了,可为总理做现场翻译的美女话音刚落,总理竟然迅即开口:“最后,在座的有日本记者吗?我想说几句话,我不是让你提问。”原来,他是想借此机会,向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

微博上粉丝们热情的场外“互动”更是让我感慨万千。2011年,微博刚开始盛行不久,我就尝试通过扬子晚报的官博“直播”见面会实况。边聆听总理讲话边“织围脖”,边浏览别的网友的“围脖”,一场见面会下来,我感觉异常充实:许多网友的见解,给人很多启发。例如谈到改革时,总理提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很快,记者就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写:“这句话语出自司空图《诗品·纤秾》, 有推陈出新的意思。”这位网友居然还考证出了“在08 年总理答记者问时就曾引用此句”。

2010年本报亲历记者戚庆燕

请柬的序号到今天都没忘掉

赴京参加2010年“全国两会”时,我还是刚进报社不足两年的“新兵蛋子”,首次独立负责全国人代会的报道,可谓“压力与自豪齐飞,辛苦共兴奋一色”。在北京采访期间,经常要写稿子写到深夜十一二点。忙完之后,脑子还处在紧张兴奋状态,迟迟入睡不了,第二天还要早起,可是竟没有累的感觉,铆足了劲期待着用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报道为这届“全国两会”报道画上完美句号。

然而温总理记者会的请柬紧俏,一直到前一天晚上,也就是3月13日晚,我仍没有收到请柬,感到非常遗憾,疲倦感终于袭来,写完稿后我开始收拾行囊。就在这时,大约夜里十一点钟,接到电话:“请柬有了!明早去人民大会堂门口拿。”挂上电话,我顿时来了精神,以至于到了凌晨2点多,脑子还处在亢奋状态,盘算着总理记者会提什么问题,现场的花絮怎么去抓。凌晨5点起床,匆匆办了行李托运手续,然后逼自己啃了几口面包,好有力气打完最后一仗。6点准时出门打车,半小时后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请柬,编号为0976。

在风雪中排了近2个小时的队,终于可以入场了。通过安检后,同行们就甩开步子向3楼的金色大厅狂奔,我也发挥百米冲刺的劲头,抢到了左区第三排的位置。无数次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如今终于能够身临其境,并能跟总理面对面了,我一定要把现场感觉传递给未能到现场的读者,于是便写下了《记者亲历温总理记者会抢座战,撒贝宁险些被“赶出”第一排》的稿件。

2009年本报亲历记者石小磊

没围红围巾让我显得很“另类”

2009年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紧接着的就是总理的记者会,为了参加这场记者会,人大会议的闭幕式我并没有参加,而是早上8点多就等候在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这一年,是本报记者第一次拿到总理记者会的请柬去现场采访,我成为了这幸运的“第一人”,激动的同时也有一份责任:一定要把总理记者会现场的情况全方位地传递给读者。

如今,去两会采访已到第五年,我也从两会记者中的“新人”跑成了“老人”,几年下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大大小小记者会加起来也有二十多场,但记忆中最为深刻的还是2009年参加的这场总理的记者会。虽然没有能够得到向总理发问的机会,但是,当总理在主席台上对答如流,七八十台摄像机在大厅后排围成一圈,像杨锦麟这样的腕都只能站着,而无数的境内外媒体记者因占不到座位只能席地而坐时,我不由得感觉到,作为一名新闻人,自己此刻正站在世界聚焦的最中心,通过我的键盘,将有更多的读者获悉举国上下关注的民生大事,洞悉那场外人所不熟知的超级新闻大战精彩实况。

在现场,女记者们的鲜艳打扮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同行采访”,我得知,原来大家都互相传递了经验:围巾鲜艳一点容易被总理看到!所以在现场,像我这样没系红围巾的女记者简直成了另类,还是嫩啊!最终,我只能写了一篇“女记者争围红围巾”的花絮聊以弥补了。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