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闯出新路径 将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2012-09-07 08:43:00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作为展会的重要部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单独列馆展出,这里集中了杨家埠木版年画、曲阜楷木雕刻、东昌葫芦雕刻、莱芜锡雕、伏里土陶、聂家庄泥塑、枣庄柳琴戏等山东省非遗保护的代表性项目。在诸多非遗保护中,掌握着老手艺的非遗传人成了重点保护对象。除了力推传承人,我省还侧重借助市场手段让非遗在生产中得以继承。

  ▲来自潍坊的泥彩塑传人聂希蔚和他的泥老虎。
  ◤精湛的传统“泥人汤”。
  ▲烟台牟平的棒槌花边传人王家卿为参观者讲解制作过程。

本报记者 师文静
  6日,在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
  作为展会的重要部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单独列馆展出,这里集中了杨家埠木版年画、曲阜楷木雕刻、东昌葫芦雕刻、莱芜锡雕、伏里土陶、聂家庄泥塑、枣庄柳琴戏等山东省非遗保护的代表性项目。在诸多非遗保护中,掌握着老手艺的非遗传人成了重点保护对象。除了力推传承人,我省还侧重借助市场手段让非遗在生产中得以继承。
  搭乘非遗保护顺风车,
泥娃娃走出国门
  虽然非博会现场偌大的场馆内囊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产品和非遗项目,但是山东的非遗保护成果还是受到了参观者的特别关注。
  今年75岁的聂希蔚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密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人,他从12岁开始做泥塑,产品以泥老虎、泥娃娃不倒翁为主。6日上午,刚开馆一会儿聂希蔚就卖出了一套价值近百元的泥老虎,他带来的种类繁多的泥娃娃也让大家爱不释手。聂希蔚告诉记者,以高密本地泥土为原料制成的泥娃娃造型朴实、色彩艳丽,具有很好的寓意。但之前聂家庄泥塑只局限于做给当地人,需要赶大集时才能卖掉,导致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
  “现在,泥娃娃这么受欢迎,得益于政府对它的保护。这两年政府加大力度支持非遗传承人,宣传非遗产品,所以我们的泥娃娃知名度越来越高。泥娃娃和泥老虎的销量这两年大了很多,不仅有国内经销商过来批发,有些产品还通过中介公司销往国外。”聂希蔚告诉记者,由于制作泥塑是纯手工,产品生产得很慢,需要一年的周期,虎年的时候泥老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比平常涨了一倍。
  随着泥塑受欢迎程度的提高,聂希蔚的泥塑产品扩展到八仙人物、十八罗汉、戏曲人物、神话传说人物、京剧脸谱等多种类型。聂希蔚称,虽然泥塑还没能发展成大规模产业,但是对于做泥塑的手艺人来说,以此为生完全没有问题。如今跟他学习泥塑的学生中,有30多人靠泥塑为生而且过得很好。
  聂家庄泥塑只是山东省支持非遗发展的例子之一。在非博会上,记者采访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曲阜楷木雕刻、枣庄柳琴戏等非遗项目也因受到政府的宣传保护逐渐扩大了知名度。
鲁锦带动2000多人就业
  在非博会现场,胶东花饽饽传承人林荣涛和王爱凤正在制作一个超级大饽饽,这个饽饽上有象征吉祥的龙凤造型,让在场观众看得饶有兴趣。
  林荣涛称,胶东花饽饽是一门传统手艺,之前以此为生的人并不多,也很少有年轻人学习。但是,如今的胶东花饽饽加工厂每年的销售额能达到50万元,最重要的是,随着花饽饽市场的拓展,很多年轻人在生产花饽饽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这门手艺。“作为胶东花饽饽的传承人,我们可以在加工厂内带学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果没有市场、没有销量,年轻人是不会对花饽饽感兴趣的。”
  菏泽鄄城鲁锦制造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山东的老字号,鲁锦之所以能完好保存下来并且打开市场,与鲁锦较早企业化生产有关系。鄄城县鲁锦工艺品公司董事长路维民告诉记者,公司拥有鲁锦品牌,并邀请鲁锦的非遗传承人在公司内做研发工作。如今公司拥有1000多台手工织布机,年产量100万米鲁锦原料,年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我们不仅生产鲁锦原料,而且生产鲁锦制作的床上用品、衣服、沙发套、壁挂、包袋等衍生产品。我们的企业已经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鲁锦这个非遗项目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寿宴告诉记者,许多非遗项目就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发展而来的,本身就具有市场性和消费性。所以近年来我省鼓励非遗借助市场手段,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让非遗在生产中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王晓亮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