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郭静
“不管是荒漠戈壁,还是庭院人家,只要有山东援疆干部人员的地方,就不缺少来自山东的印迹。”喀什当地一位领导充满深情地说 ,“他们经过的地方,都在发生着暖人的变化。”
一所双语幼儿园
5月30日上午11时,岳普湖县下巴扎乡中心幼儿园。孩子们正在上舞蹈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翩翩起舞。
课间休息时,记者与一名6岁的维族女孩聊天,她用汉语流畅地说自己的姓名、爱好以及对班里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在这里,由于缺少师资和场地,双语幼儿园曾是农村孩子可望不可及的地方。“2006年9月,山东泰安市投资50万元,建起了这座双语幼儿园。2008年11月投入使用。”园长凯山·帕拉提说, “山东援疆的干部很有眼光,率先投资建成了第一所双语幼儿园,这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舞。”
这仅仅是一个个例。山东援疆干部意识到教育的扶持和支撑作用,利用援疆资金规划建设双语幼儿园。目前,英吉沙县的山东援疆人员已建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可抗8级地震的县双语幼儿园,可供400多名幼儿入园学习。疏勒县的全县双语幼儿园达到94所,在园幼儿6464名。
“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到英吉沙县人民医院之前,山东援疆干部、英吉沙县委副书记王宏伟就称,这个医院有两个“名医”,名气比他这县委领导还大。
王宏伟口中的这两个“名医”是山东的援疆医生,一个叫毛阳升,来自曲阜市人民医院,一个叫刘启明,来自金乡县人民医院。
两个医生来到这里援疆刚刚三个多月,但已经小有名气。“不少病人来了后,直接点名让‘山东的名医’看病,”该院院长欧阳畅说,这跟两个医生的高超医术有关,当然也离不开一批批援疆医生的共同努力,“山东先后来了10个专家了,他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山东名医’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毛阳升目前是该院骨科主任,除了每天上台动手术外,还带了几个本院年轻医生做“徒弟”。刘启明则在妇产科带徒授艺。
欧阳畅说,他们人会走,但却留下了“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因为他们通过传帮带,已经把自己的医疗观念和技术留在了医院的本地医师身上。
而在喀什,山东援疆医生牵头建成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填补了南疆地区无血液病科的空白。“援疆医生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援助,更多是传帮带,是留下永远的医疗知识和经验。”
“三个一万元”工程
刚到喀什的当天,记者就听说了疏勒县著名的“三个一万元”工程。
“三个一万元”,即在三年内,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村庄经济”,分别实现每户年增收1万元。
6月3日下午,在巴仁乡央艾日克村口,记者看到竖着一块“村庄经济”示范村的石碑。村子里整齐的新居,几乎一色的门饰,时而可见有村民牵着牛羊经过。
“2008年把我确定为‘村庄经济’示范户时,我还不愿意,”村民沙比尔江·买买提激动地说:“我当时认为没什么发展前景,现在才知道‘村庄经济’是我家的致富法宝。2007年我家年收入不足九千元,现在我家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山东援疆干部让我脱了贫。”
目前,该模式已经全面推开,示范户达到7300多户。
用事实说话让天山作证
一个个片段展现的只是援疆工作之一斑。
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增收致富……这些无不关系着件件民生项目。重新翻开2008年制定的《山东省第六批援疆工作规划》,当时的规划项目,目前已经一一走向明朗。
“我们重点围绕加强扶贫开发、提高造血功能、发展社会公益,突出抓好县委书记试点县的工作,”山东援疆干部、喀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曾晓黎说,发挥山东经济、科技、人才的优势,加大项目援助、资金援助和招商引资力度,从而实现了“一、二、三、四、五”的规划目标。
一,是争取一亿元的无偿援助资金;二是,力争2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三是,协调300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口援助;四是,为喀什培训400名专业技术人员;五是,帮助建设5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用事实说话,让天山作证,山东人说话不会落空。”一位援疆干部面对绵延的天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