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08:24:00 我要评论
苗炜 来源: 东方早报孙杨(微博)加油拿了冠军,可惜在新闻发布会上只回答了三个问题就撤了。叶诗文(微博)加油拿了冠军,发布会上也没说出什么来,以至于有西方记者问——你除了训练比赛拿冠军,就没点儿别的故事吗?表面上看,我们得培训队员面对媒体更善于言谈,实质上,这是一种文化差异,是不同叙事模型下的角色错位。
西方记者讲体育明星故事,总喜欢强调热爱,他们选择一种“天赋主题”。美国体操选手霍顿,个子小小的,号称是为体操而生的。据说他4岁时,跟母亲去逛超市,转眼间母亲就找不到他了,售货员也找不到,大家抬头一看,小霍顿爬到天花板支架上了,他表现出了灵活的身体。第二天,父母就把他送到体操班上去了。游泳选手罗切特(微博)加油,20年前,看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转播,在看到美国选手获得一枚游泳金牌的时候,他对父亲说,有朝一日,我也能这样拿冠军。他的父母都是大学里的游泳教练,就开始教他游泳。田径选手吉特,也是从小就有运动天赋的,她原来是练篮球的,忽然有一天,教练说你去练田径吧,她很快就练出来了。
与“天赋主题”相对应,还有一种“失败者主题”,比如印度女子拳击选手Mary Kom。十多岁的时候,她的家乡出了一位亚运拳击冠军,这位选手荣归故里,政府没钱奖励他,周围的邻居就凑钱奖励他。小Mary找上门,要向那位亚运冠军学拳。她打拳之初,没有专业装备,没有营养品,没有早餐,一天只吃午餐和晚餐,亲戚每月发工资那天,她才能吃上一顿肉。她多次出国比赛,哈萨克斯坦、挪威、匈牙利、越南,她在大酒店里终于能享受到早餐,吃到很多种水果。印度官方不赞助体育,Mary Kom的训练条件极为刻苦,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第一次成为比赛项目,这是她唯一的机会。等到巴西奥运的时候,她就33岁了,这位生活中的失意者能否用运动完成命运的转变呢?
我们的体育叙事,大多是“失败者主题”,一个穷困孩子拿了冠军,获得了多少奖励。不管我们怎么描述,那种Loser气质都可以渗透出来。好不容易有了叶诗文这样的天才,我们也不善于讲“天才主题”的故事。小时候我看过一个叫“一块牛排”的故事,一个失意的外国拳击手,比赛之前想吃一块牛排,没吃上,结果比赛就输掉了。现在,我们的体育故事总是说,看,我们获胜了,以后都有牛排吃了。
(作者系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