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3 10:18:00 我要评论
薛 原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什么是奥林匹克?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人们其实有着不同的理解。
1928年,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宋如海首次在现场观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反复念诵,将“奥林匹亚”翻译成“我能比呀”,也可以看作那个年代国人心态的一种写照。但对古希腊充满崇敬之情的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甚至不赞成为奥运会设立国家奖牌榜,认为这会改变奥林匹克倡导对个人修养追求的宗旨。
顾拜旦的想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过去的理想,奥运会已成为全球顶级盛事,自身的发展也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而自1984年重返夏季奥运会以来,中国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积极的践行者,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奥运视野,这不仅体现在中国奥运健儿的赛场表现,还体现在亿万中国民众观看奥运的热情和对奥运话题的关注上。
奥林匹克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地方的人们依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应是共识:金牌不是奥林匹克的全部,冠军更不是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如果陷入对金牌追求的单向思维中,所有资源和手段都以此为标准展开,也是一种误解甚至扭曲。
伦敦奥运会赛事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应该看到的是,国人对奥运会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金牌数字和冠军本身。这是时代发展与社会成长的自然趋势,也势必影响到体育部门发展思路的调整。奥运会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的闪亮招牌,有利于让奥林匹克精神更好地融入平常生活。这种融入,应当以大多数人参与,大多数人受益为前提。
中国依然需要奥运金牌,但已不仅只为证明“我能比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