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梨园探秘:八旬老人带您游览老姊妹树
届莱阳梨文化节前夕,记者随同烟台莱阳梨文化研究会同仁赴莱阳梨主产区的照旺庄镇芦儿港、西陶漳、逍格庄等村,对莱阳梨的起源、栽培历史、现状等情况进行采访考察。昨日,拜见过饱经沧桑的“梨树王”和“贡梨树”,记者随同莱阳梨研究会一行人走进清水河南岸的梨园绿色长廊。
姊妹树
胶东在线网9月19日讯(通讯员 李庆盛) 第四届莱阳梨文化节前夕,记者随同烟台莱阳梨文化研究会同仁赴莱阳梨主产区的照旺庄镇芦儿港、西陶漳、逍格庄等村,对莱阳梨的起源、栽培历史、现状等情况进行采访考察。进梨园,访梨农,寻觅着掩藏在万亩梨园深处的神秘的故事,捕捉着老干新枝下时光老人那深邃的足迹。一个个神奇的发现令人怦然心动,啧啧称奇。
昨日,拜见过饱经沧桑的“梨树王”和“贡梨树”,记者随同莱阳梨研究会一行人走进清水河南岸的梨园绿色长廊。陪伴考察的逍格庄村人李庆尧,一年四季泡在莱阳梨园,足迹踏遍了梨园的每一个角落,用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着梨园春夏秋冬的千姿百态。说起梨园他如数家珍:“这一大片梨园从清水河口芦儿港北梨园起,往东经过逍格庄、西陶漳,再到大陶彰、芦儿口,绵延10几里地,足有2000余亩。其中300年以上的老梨树就有1000多亩。”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逍格庄村的刘建德老人。老人已经83岁高寿,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听说我们要探访他村的梨园,爽快地答应做我们的临时导游,说是让我们“开开眼界”。老人手提马扎,步履轻快,兴致勃勃地带领一行人穿过弯弯曲曲的梨园小径,弯腰弓背钻进梨树丛中。这片梨园位于村西北,紧靠清水河南河堤,为清水河和蚬河交汇之处特有的油沙土质。油沙细腻如粉,微黄闪光,十分纯净;席地坐卧,起身轻拍,不沾衣裤。踩着绵软的细沙,穿行树下,放眼四顾,只见处处是古老的梨树,千奇百怪,凤翥龙蟠。有的枝桠相互交错,曲曲叉叉,如龙游蛇行;有的枝干挺秀繁茂,拔地腾空,似凤凰展翅。眼下正值仲夏时节,刚刚掐花(莱阳梨特有的管理技术)的小梨果缀满枝头,挤挤挨挨,闹闹攘攘,甚是可爱逗人。眼下,逍格庄村有莱阳梨树500亩,其中,300岁以上的老梨树就有220多亩,从村西到村东,一片紧连一片。
来到梨园深处的一小块空地,顺着老人的指点,大家猎奇的目光一起聚焦在两棵老梨树身上。只见两棵老梨树呈东北西南排列,枝杈交会,相伴而生。树形跟芦儿港老“梨树王”都甚是相像,树干深埋在细腻的沙土之中,五条主枝紧贴着地面,八面开张,宛若蟠龙出海,欹曲遒劲,气势恢宏;又似凤凰起舞,振翅欲飞,秀丽多姿。枝桠间青苔轻披、裂疤时现,更显得沧桑劲健。东北边那棵树形稍大,最粗的一根树枝围长7捺有余,长达9米;最细的一条树枝围长亦超5捺,7米多长。树冠直径约十六、七米。树虽苍老,却很健旺,主枝均无明显腐朽痕迹,枝叶茂密,梨果满树,一派生机。李庆尧轻轻拍着苍老粗壮的树枝,像是拍着老朋友的臂膀,说:“它是现时莱阳梨园中最大的梨树,年龄跟芦儿港“梨树王”不相上下,到如今还这么旺盛,真是个奇迹啊!”
正在树下锄草的老梨树的主人贾乐生,五十多岁,敦厚朴实,侍弄这两棵树已经20多年了。他看到来参观的人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喜连连,围着梨树连声叫绝,得意洋洋地说:“俺村的人都叫这两棵老梨树是‘姊妹树’,正常年份每棵树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北边那棵五十年代还得过公社里的丰产奖呢”
大家抚摸苍劲的树干,仰望满树的梨果,不胜感叹。三四百年了,寒来暑往,风雕雨蚀,老梨树仍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它们的躯体内到底蕴藏了怎样的生命张力?“老姊妹”俩携手走过岁月的沧桑,见证了世间无数悲欢离合,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妙佳句,感慨万千。可惜的是,由于这片里交通闭塞,淳朴的梨农又不善张杨,它们至今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告别“老姊妹”树,顺着梨园小路蜿蜒穿行,两边无数棵老梨树枝桠相接,浓荫覆地,树龄与“老姊妹”树相当。有的老树干深藏细沙之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引人猜想;有的则姿容毕现,或直挺或弯曲,皆苍劲粗壮,令大家不时驻足欣赏。在梨园穿行脚下绵软无声,像走在厚地毯上一样舒服。走在前面的李庆尧随手抓起一把沙土,很专业地介绍道,“这叫油沙,里面腐植质、云母含量很高,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强,最适合莱阳梨生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斯大林指派苏联林果专家来到俺村,就住在这片梨园里面,专门研究莱阳梨。第一次化验了莱阳梨的含糖量,结果含糖量高达9.76%,比其它梨品种高出3个百分点。人们这才知道莱阳梨为什么这么甜!”
说话间大伙爬上一座沙丘,沙丘高约3米,不远处便是清水河岸,沙丘上的一片老梨树,有的半截身子埋在沙土中,有的几乎整个树身掩藏地下,只露枝梢,树树相连,难辨你我,只能根据树梢分布的大体形状分辨出这条枝杈是这棵树的,那条枝杈是那棵树的。刘建德老人笑笑说,“当年果园承包的时候,这片果园的树真的分不清楚,只能按照露出地面的树枝分配,树枝在谁的地里就算谁家的。直到如今,一棵树分给两三家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乡亲们从来没有计较的。”
沙丘南边是一片凹地,几十棵老梨树挤在一起,刘建德老人告诉我们,早年间,这片老梨树是埋在沙土里面的,地面之上只露出一圈圈枝杈,就像一棵棵小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在这一片挖取沙土改造良田,挖走三、四米深的细沙后,一棵棵老梨树才露出了深埋地下几百年的粗大的树干,原来细软的油沙下面竟然埋藏着一片老古董!大家站在沙丘上,放眼瞭望这片古老的梨园,李庆尧说“这可是俺村的聚宝盆啊,几百年来,这些老树上长出了多少金银财宝!这几年市里越来越重视莱阳梨的生产,梨的价格也渐渐上去了,梨园观光也发展很快,大伙侍弄梨树更用心了,更有劲头了。”说话间,他的目光投得很远很远,若有所思。
走出梨园就是清水河大堤,艳阳高照,蝉声一片。一行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回首遥望,蔚蓝的天空下,梨园不见尽头,蓬蓬勃勃,生机盎然,仿佛一汪绿海。忽然梨园深处传来一阵姑娘婉转嘹亮的歌声:“在那梨果飘香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我站在五龙河畔放声唱,唱得十月硕果丰,唱得心头饮琼浆,唱出梨乡小康路上新希望……”动听的歌声飘过滚滚的五龙河,飘向远山,飘向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