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农“炫富”引博友围观 莱阳梨产业奏响富农曲
13日,“金秋果香——全国名博齐鲁行”采风团来到烟台莱阳市,在莱阳梨乡风情旅游区内,博友和记者们见证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朴实的梨农喜滋滋地对大家说:“我们卖梨赚了不少钱。”
大众网10月13日讯(记者 韦国骞)“早就听说莱阳的梨‘喝’牛奶长大,身价昂贵,一直想品一品这一只百元的莱阳梨。”在前往旺庄镇贡梨之前,这个问题不断被博友@郇志君提起。13日,“金秋果香——全国名博齐鲁行”采风团来到烟台莱阳市,在莱阳梨乡风情旅游区内,博友和记者们见证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朴实的梨农喜滋滋地对大家说:“我们卖梨赚了不少钱。”
真正的莱阳梨品种不多,贡梨无疑是最为上乘的一种。在贡梨园内,博友和记者们品尝了“爽脆甘甜”的莱阳贡梨,体验了一把古代皇帝才有的待遇。品尝的同时,博友们不时按动快门。刚好,有位端着贡梨的美女工作人员出现,立刻吸引了长枪短炮的关注,弄得这位工作人员非常紧张,但还是端着一大盘贡梨,做了一回“梨模”,让大家拍了个够。
据介绍,传说古时候有个姓董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突然病了。走到莱阳境地,但觉浑身无力,不思饮食,一天到晚咳嗽不止,行动则虚汗淋漓,头重脚轻。后来,书生行至五龙河畔,一股浓郁的芳香,沁人肺腑,顿觉心头清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一看,只见一片茂密的梨园,棵棵梨树,硕果满枝。这时,从树后走出一位长者,鹤发童颜,手中托着一个金黄黄的大梨,对书生说:“你每日饭后食此梨一枚,一月后病必痊愈。”书生十分感激,给长者叩头表谢。礼罢起身,长者飘然而去,只有一筐大梨放在树下。书生依了长者的话,每顿饭后食梨一枚,病情果然很快康复,并在秋试中了头名状元。后来,书生将此梨献给皇上,皇上食后赞不绝口,评价为“天生甘露,不可多得!”自此,莱阳梨便列为皇家贡品,名扬天下。
据莱阳照旺庄镇一位负责人介绍,莱阳贡梨园内共有梨树28000余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老梨树有1万余棵,其中300年以上2800余棵,400年以上150余棵。他们精心挑选的元帅树、友谊树和隐士树三颗老树,是该镇的“明星”梨树,其树龄均在400年以上,产量颇丰,质量上乘。
招呼博友们品梨的果农老谭,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接待过天南海北的客商和贵宾,遇到的记者也是数也数不清。他告诉记者说,自己家的两棵贡梨树是“吃”豆饼、“喝”牛奶长大的。
老谭说自己的梨树是按照无公害标准,不用任何农药、化肥,每棵树一年喂30斤豆饼、20斤牛奶和一定数量的土杂肥,并铺设麦秸为土壤保持温度和湿度,管理十分繁琐。靠着他特殊的管理方法,种了30年梨树的老谭,除了年年能卖个好价钱,还赢得了科技带头先进户、农技员、多届莱阳梨“状元”等好几个金字招牌。
尝过了贡梨园的梨,很多博友之前的怀疑立刻打消了。“莱阳的沙,五龙河的水,再加上一个人杰地灵,这才培育出莱阳的贡梨。吃在嘴里香甜汁多,这种梨可以卖到一百块以上,吃上一个,绝对不虚此行。”博友@郇志君就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离开贡梨园,记者又遇到了57岁的梨农唐永利,虽然他种的不是贡梨,但谈起梨来,这位老汉美滋滋地炫了一把“富”。正在收拾梨园的唐永利告诉记者,他只有10棵梨树,但是今年的纯收入却要超过两万多块钱,“现在树上的梨都不卖了,留下点自己吃,或者送亲戚朋友,该赚的钱都赚了。”当唐永利说完这句话时,现场的博友惊叹不已,有博友感慨说,这种幸福的生活只有在莱阳才会有。
在莱阳照旺庄,像老谭和唐永利两位一样发家致富的梨农还有很多很多。据介绍,照旺庄镇积极当好“领头羊”,引领梨农科学管理,带动梨产业向标准化、高品质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莱阳梨品质,促进梨农增收。实现全镇1.1万亩梨园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将莱阳梨打造成了镇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亮点。
对此,博友@小兔阿乖乖乖乖就在微博中说:“觉得这样的‘精细集约化,农工一条龙’生产、加工、营运,的确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可以富裕农民吧。一路行来,貌似看到了山东新型农业发展朝农民‘转移’财富的痕迹,不论沾化、平度,还是莱阳。也许,收获才刚刚开始。”
“我们组织全国知名博友来到齐鲁大地采风的目的,就要通过这次活动,深入基层,走进田间果园,去实地感受果农的生活,分享他们那种丰收的喜悦之情。”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副主任董志强表示,“金秋果香——全国名博齐鲁行”以博友的视角,展现“金秋果香飘齐鲁”的丰收景象和山东林果产业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