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田文武:文武书记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他,是一个致富“能手”,依靠生猪购销加工,几年间就拥有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被当地人称为“田百万”;他,又是一个带富“高手”,当“村官”六年多,便让一个“落后村”变成了县里的经济强村、县党建示范点和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就是山东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乡村之星,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党支部书记田文武。乡亲们都习惯称他“文武书记”。
  勇挑千斤重担 重塑干部形象
  2005年以前,郑龙村状况可以用散、穷、乱、难四个字来形容,村里没人愿拣这个烂摊子。2005年5月蒋集镇党委从“后备人才储备库”里找到了当时从事生猪购销的田文武,让他挑起这副担子。原本没有任何当“村官”想法的他,看到自己的村与兄弟村相比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大,看到自己生活的村子几十年如一日的面貌,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暗下决心一定让郑龙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斗争,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重担。
  治懒,整顿村干部作风。从解决村班子涣散问题入手,制订“十不准”制度和考评奖惩办法,要求村干部自觉维护团结,按时到村上班,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严禁村干部吃请、收礼。一些干部因为受不了制度约束主动辞职,村组干部由原来的17人精简到5人。人少了,但号召力和战斗力提高了。现在村里工作基本上是一呼百应。2007年、2011年两次村“两委”换届,班子成员全部高票当选。
  治散,凝聚民心。田文武自己拿出3.8万元,又动员大户出资,打了3眼深井,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浇地、吃水难题。硬化村内街道,需拆除部分群众沿街房,阻力很大。他采取“公开喊硬口号,背后做软工作”办法,成立修路维稳小组,上门做工作、讲道理,顺利完成2000多米道路的硬化,形成了“三横两纵”道路格局。随后又多次跑供电部门争取,新安装变压器一台,解决了用电难题。
  治乱,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里老干部、老教师有威信、能服众的优势,成立精神文明建设理事会,参与村内工作,处理邻里纠纷,调解家庭矛盾。制定民主议事日制度,每月1日、16日组织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理事会成员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和村“两委”作出的工作安排,对村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等问题进行商议,既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也防止了工作“袖里来袖里去”。民主议事日制度,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半月谈”。
  探索“郑龙模式”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田文武,有一种浓厚的土地情结。他一直琢磨,郑龙村没有厂矿企业,地理位置也不优越,要想富民强村,必须念好“土地经”。在综合分析村情基础上,大胆创新,流转土地,发展有机蔬菜种植,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郑龙模式”。2011年,郑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400元增加到1.23万元,土地亩效益从不足500元提高到5000元,有机蔬菜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县乡12个村,达到9000多亩。
  坚持创新村庄经营理念。田文武上任之后,活学活用“经营村庄”理念,把村集体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管理。一方面,在为村干部“换血”过程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念好“生意经”,毫无保留的将他的生意“法宝”大胆用到了创新郑龙发展道路上。当年年底就通过清理空闲地、盘活厂房、树株确权等方式,为村集体增收13.8万元,摘掉了连续多年没有收入的穷帽子。
  创立以“股份+合作”为核心的特色产业路子。“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是郑龙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实现加快发展的最有力保障。田文武自己总结了三句话:“不为土地所束缚,要向土地争效益”,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集约经营土地,发展有机蔬菜,开始土地流转的尝试和实践;“不为土地当工人,要为土地当老板”,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原则,成立有机蔬菜合作社,探索“股份+合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不仅当土地的老板,还要当企业的主人”,2009年,由合作社牵头成立泰安龙渔泉蔬菜贸易公司,注册“龙渔泉”商标,按“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机制运行,掌握市场主动权。2010年10月,公司获得农产品出口加工商检资质,形成了“出口+内销”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
  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社员按年度实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分配方式获得收益,公积公益金用于扩大服务能力、发展合作社事业和社员福利事业,风险金用于合作社生产、营销遭遇重大经济损失时的补贴。对经营情况、分配情况及账目每月一次公开,增加了合作社透明度。村集体以管理服务入股,村干部全程参与合作社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村集体从销售的有机菜中提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
  执政为民 服务惠民聚民心
  田文武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曾经讲过,谁家有困难,尽管跟我说,我尽最大努力给你办。村民郑福智在济南打工期间发病猝死,撇下妻子朱春华和两个小女儿。为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田文武在济南靠了3天,软缠硬磨,让包工头支付了10万元的赔偿。随后,田文武又牵线搭桥,帮着朱春华组建了一个新家庭。老支书郑修太有病,每次上医院检查田文武都亲自开车送他,挂号、取药,跟着忙前忙后,跑上跑下。2008年3月20日,73岁的郑修太弥留之际,已经不能说话。等田文武赶到后,他看看田文武,又看看自己的老伴,满眼含泪,田文武明白老人的意思,说:“大叔你放心,大婶子她们有我照顾,错不了!”听完这句话,郑修太安祥地闭上了眼……
  为早日让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2009年11月,郑龙村规划建设社区居民楼。田文武带头拆掉自家刚刚装修一新的房子,在他的带动下,半个月的时间全村就完成拆迁100多户,居民楼建设顺利开工。眼看居民楼就要建成,村民黄绪新老两口找到田文武,表示也想住楼,但仅能筹集2万块钱,旧房评估折价后仍有5万多元的缺口。田文武当即表态:“剩下的钱我给你出,保证让您老两口住上楼。”黄绪新老伴孙玉香十分感动:“文武,要是有下辈子,我还跟着你干!”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