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王爱芹的致富“歌”
王爱芹,35岁,垦利县黄河口镇十四村党支部委员、垦利县东方肉鸽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爱芹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在肉鸽养殖产业上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之路,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远程教育管理员、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巾帼致富能手,2012年2月被选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创业 苦并快乐着
王爱芹是十四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01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酒水公司做过业务员、外贸公司跑过市场,跑市场、做业务虽然业绩好、收入也不少,但她内心总有一种不安,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想要有自己的事业。
2004年王爱芹结婚后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婚后,丈夫在海上搞养殖,她也想在家乡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想要在农村有一番作为并不是王爱芹想的那么简单。家里因盖房子、搞养殖欠着20多万元外债,经济十分紧张,再加上农村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创业的路上困难重重。借村里安装远程教育网络之机,王爱芹一有时间就到网上去学习、查资料、找项目。期间她了解了养貂、养龟、花卉、柳编、插花等技术,最终,王爱芹发现肉鸽养殖市场前景较好,养殖周期短而且养殖成本不高,很适合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拿定主意后,她开始在网上专门查找肉鸽养殖技术的信息,并先后到潍坊、寿光、临沂等地参观学习,为搞好肉鸽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08年初,她从潍坊引进了100对种鸽,开始正式试养。由于在养鸽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当时市场行情较好,第一次试养就取得了成功,这更加增强了王爱芹发展肉鸽养殖的决心。从08年初到09年6月份,一年半的时间,不仅收回了成本、还清了贷款,而且已经开始赢利。其后,王爱芹又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一处高标准的肉鸽养殖小区,可容纳种鸽7000余对,年收入可达60余万元。
致富不忘众乡亲
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不能让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过好日子,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王爱芹最大的心愿。最初她主动动员了周围几个村十多户农民发展养鸽养殖,如双义河的刘宪花,种鸽数量达到了500对,丰林的李霞,种鸽数量达到了600多对。周围许多乡亲看到养鸽这条路子可行,纷纷找上门来向她请教肉鸽养殖技术,她不遗余力地为乡亲们提供最大支持,乡亲们在技术上或者是喂养环节上只要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免费提供技术、配药,统一进货并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以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双义河的李文红养鸽积极性很高,但生活困难,没有启动资金,王爱芹免费给她60对种鸽饲养,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为她提供鸽子饲料、笼具及其他配套设施,帮助其脱贫致富。通过她的示范带动,现在黄河口镇养殖肉鸽的农户已达到了三十多家,有一半农户已经收回成本,初见效益。
然而,在鸽子的饲养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粮食浪费现象,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王爱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结合本村所处的地理环境,探索出一套绿色生态养殖的方法:首先,利用养鸽子的下脚料发酵,再通过饲料配比喂猪;其后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最后利用沼液进行大棚绿色蔬菜种植。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已小规模的实验成功,充分挖掘出了现有资源的潜力,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而且能使农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真正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抱起团来闯市场
路子虽趟出来了,但是王爱芹发现在肉鸽养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由于养殖户的增多,没有有效的组织,导致出笼的肉鸽量增加,但收入却无法实现最大化。二是部分养殖户存在重养不重管的观念。有的养殖户存在侥幸麻痹思想,认为防与不防差异不会太大,而事实上近两年多种疫病重发,不做好防疫损失很大。三是养殖区域分散,不成规模。养鸽很简单,一位妇女可以养800—1000对种鸽,200对的劳动量和800对的劳动量相当,但经济效益却相差很大。很多养殖户养殖环境达不到标准,或者由于经济、地理原因养殖规模上不去,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于是,经过慎重考量,她决定牵头成立肉鸽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鸽种、统一提供技术、统一进料、统一配药、统一销售。王爱芹的想法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她完善了合作社成立的相关资料,2010年3月份,垦利县东方肉鸽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了。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合作社申请建设鸽舍的用地指标,扩大养殖规模。截止目前,东方肉鸽养殖合作社已带动其他县区、乡镇养鸽户30多家,养殖种鸽数量达到10000对,年销售乳鸽8万多只,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
雷锋同志曾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王爱芹始终把雷锋同志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说,要立足本职,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做出最大奉献,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