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扎根乡村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

2012-03-20 23:45: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1979年初涉教坛的她,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血,对学生的无私热爱,把全镇倒数的一个班带为名列前茅。为了孩子们课余活动丰富一些,她用每月18元的工资为学生们购置了体育用品和图书。

  临邑县临南镇育才小学校长赵同花,扎根基层乡村教育30多年,以扎实的作风和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一致好评……
  数十年来,她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把留守儿童、贫困生、残疾儿童、父母离异子女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把照顾关心他们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
  1979年初涉教坛的她,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血,对学生的无私热爱,把全镇倒数的一个班带为名列前茅。为了孩子们课余活动丰富一些,她用每月18元的工资为学生们购置了体育用品和图书。
  1995年,赵同花从县师范进修回来,新校刚刚建成,她就一边教学一边带头改善校园环境,为了迎接1996年10月份普九验收,赵同花和不满5岁的儿子搬进了学校居住,谁知这一住就意味着她再也离不开这个学校,她再也离不开这群朝夕相处的孩子……
  普九验收后,身为校长的赵同花心里装的更多了,她把关心每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定为校训,也是她的座右铭。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一批批乡村里的孩子走出去,靠着执着的信念,赵同花帮一个个失学儿童重返学校,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她给留守儿童洗衣服做饭、垫付学费,垫钱买书,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进行家访。节假日、星期天,带着这些孩子去洗澡、理发、逛商店书店、买衣服、买学习用品;每年天刚刚冷,就准备一些棉衣、棉鞋,看哪个孩子穿的单薄,就给哪个孩子穿上。今年开学她为5名学生交上了这学期的所有费用,为全镇100名贫困留守儿童定制了校服。
  赵同花的丈夫是兖州一煤矿的工程师,早在十几年前矿领导曾两次提出调她去矿上工作,但强烈的责任感让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三十多年来,她以校为家,用爱心哺育桃李,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山东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市级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德州市最美平凡人”等20余项荣誉称号,其事迹相继被《大众日报》、《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山东教育》、省市电视台等媒体予以重点报道。

扎根乡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
--临邑县临南镇育才小学教师赵同花事迹

留守儿童在赵同花家吃饭

下课了,和学生一起择菜,准备做饭。

赵同花辅导学生


  赵同花1979年7月高中毕业,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她所在的村就有两名民办教师受不了每月18元的清苦,双双辞职“下海”了,这时村支书找到她说:“孩子,你来教吧!”就这样16岁她就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不畏清贫 扎根乡村教育
  赵同花主动接了全校最差最乱的一个小学毕业班。然而,当她满怀豪情的走进这个班时才知道乡村教师的不容易。这个班的男生个个像“孙猴子”,女孩个个如同“小燕子”,班级秩序一片混乱,任她怎样拍桌子、瞪眼睛,他们都不理这茬。不服输的性格告诉她要么不做,做就做最好!于是她开始琢磨“驯服”这些“野马”的良方。
  你们不是爱玩吗?索性就陪你们玩个够。于是她开始改变策略,因势利导,试着用“个性张扬法”教育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孩子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课间主动找他们玩。渐渐的,赵同花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成了朋友,知道了那几个最调皮的男孩子喜欢打球,几个爱说话的女孩子喜欢连环画,还有几个爱听故事。
  当赵同花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将18元的工资奉献出来,到县城为孩子们买了篮球、连环画、故事书……之后,她经常在班里开展篮球赛、故事会、文艺汇演、拔河比赛、手工小制作等活动,谁的表现突出,就把谁树为“明星”进行鼓励表扬,无形中,孩子们写字认真了,绘画水平提高了,朗读准确了,遵守纪律了。学生的表现欲和上进心都飞速提升,学习成绩更是节节高。
  1995年赵同花搬进了新建的育才小学,24间砖瓦房,没有门窗,路也没有铺,到处是碎砖碎瓦。课上她带着孩子们学习,课下带头清洁校园。1996年春天,准备普九验收,学校购进了图书、教学仪器和体育器械,这些既需要整理又需要人看。赵同花就和5岁的儿子搬到了学校住,开始了以校为家的生活,白天教学,晚上整理图书仪器,每天都要干到深夜,儿子常常夜里找不到她,光着身子满校园里哭叫。最后赵同花索性让他在图书室的地上睡。10月份学校顺利通过了普九验收,并得到了省里领导的好评。这时赵同花也成为育才小学的校长。
  育才学校所辖9个自然村,学生不到150人,作为教师的赵同花要带好自己的班,作为校长又要管理好整个学校,关心所有的孩子。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刚刚建校的那几年,赵同花几乎天天家访,中午去一家,晚上去一家,周末去好几家。一个深秋的晚上大雾蒙蒙,她家访回校漆黑一片,风吹着树枝沙沙的响,农村土路只能凭感觉走,四里地她走了两个多小时。
  1996年麦假后,5年级的张桂芳没来上学,赵同花去了后,桂芳的父亲不屑地说:“女孩子上学没用!”之后一连三天,人家晒麦子,她就帮着翻场,人家堆麦子她就帮着装口袋,第四天傍晚,桂芳的父亲终于开口了:“我服你了,你把孩子带走吧。”
  慈母之情 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由年迈的老人照管,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里成长,导致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交际受到影响,这些孩子时时牵动着赵同花的心。
  学生张雅琪父母在外打工,她住在姥姥家,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孤僻而又暴躁,到了上学的年龄,开学了之后赵同花看到她没到校,就去了她姥姥家。一进门,看见雅琪还在床上躺着,不吃不喝不穿衣服,两位老人站在床边抹眼泪,赵同花拿起衣服正要给她穿,一不留神被她猛踢了一脚,赵同花满嘴是血,忍着酸痛给她穿好了衣服,然后背着她到了学校,一路上她又哭又骂,又踢又踹。以后的日子里,赵同花每天去她姥姥家,哄着她穿衣吃饭,梳头洗脸……一个多月后,雅琪终于适应了,性格也开朗了。
  王亚楠是个留守儿童,从小与年迈多病的爷爷共同生活,为补贴家用,爷爷每天都到集市上修鞋,经常把小亚楠放到校门口就走,平时更是无暇照顾和管教孩子,亚楠非常调皮,身上脸上整天脏兮兮的,还经常吃不上饭。赵同花知道后,就把照顾亚楠的事揽了下来,经常让她和自己一起吃住,一直到小学毕业。
  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享受学校这个家庭的温暖,赵同花每天坚持和他们一起做值日,课间和他们做操做游戏,和他们交朋友。每天挤出时间来给她们洗衣服梳辫子,星期天节假日带着这些孩子去洗澡、理发、逛书店,为他们买衣服和学习用品。每年天刚刚冷,就准备一些棉衣、棉鞋,看哪个孩子穿的单薄,就给哪个孩子穿上。今年开学她为5名学生交上了这学期的所有费用,为全镇100名贫困留守儿童定制了校服。赵同花还发动全校老师,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和简单的自理能力。
  三十多年来,赵同花独居校园以校为家,然而对自己的家庭,对孩子只有深深地自责和愧疚。她一家三口分别在三地,丈夫在兖州工作,儿子在沈阳上学,而赵同花却守着自己心爱的学校,儿子十个月大时,就给他断了奶,交给婆婆照顾,五岁时睡过图书室的地面,上小学时,原本可以和她住在学校,却因为妈妈的床上经常睡着别人家的孩子,一赌气不管刮风下雨都回奶奶家住。如今儿子长大了也理解了妈妈的苦衷,上大学时还经常带回一些旧衣服送给贫困生。赵同花的丈夫是兖州新驿煤矿的一名工程师,早在十几年前,矿领导曾两次在矿上为她安排好了工作,都被婉言谢绝了。因为她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这些孩子。
  “用爱温暖每个孩子,用爱教育每个孩子”这是赵同花几十年来践行的诺言,她用慈母般的心关爱着每个留守儿童。她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山东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市级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德州市最美平凡人”等20余项荣誉称号,其事迹相继被《大众日报》、《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山东教育》省市电视台等媒体予以报道;以她为原型的电视和电影《起立!》也即将投入拍摄。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