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丝绸之乡的领头人
范满国,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自任昌邑环卫局长以来,就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垃圾处理产业进程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治理新模式,走出了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新路子,不仅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赞扬,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赏。
范满国,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自任昌邑环卫局长以来,就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垃圾处理产业进程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治理新模式,走出了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新路子,不仅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赞扬,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赏。由于成绩显著,近年来,省内外同行2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潍坊电视台、昌邑电视台及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潍坊日报、山东参政等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范满国个人也相继被评为了“潍坊新农村建设十大新闻人物”、“2011感动中国十大清洁人物”、“潍坊市十大新闻人物”,并被昌邑市委市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被慧聪清洁网聘请为“2012年行业资深顾问”。
一 强班子、带队伍,重塑昌邑环卫新形象
两年来,范满国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无论天气多恶劣,工作多繁忙,他总是每天5点起床上街查岗,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他没有休息过一天,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范满国实施工作目标规范化管理,把目标责任量化、细化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细节中;落实“能者上、庸者下、惰者退”竞争上岗制度,用制度管人、规范人;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引导职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职工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千辛万苦不言苦,换得百姓夸政府”的公益意识;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张扬环卫精神,彰显环卫文化,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食粮。他对职工不仅严管还厚爱,为一线2000余名职工加入雇主责任险,启动爱心基金救助活动,并带头捐款。同时还投资建成洗衣房、职工餐厅、停车场、活动室,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投入到一线工作中。范满国的严管厚爱提沙成团,打造了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环卫队伍,树立了昌邑环卫的良好形象。
二、推进模式创新,加快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进程
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行动的先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范满国标新立异,科学谋划,把垃圾治理作为统筹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摒弃“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传统管理模式存在链条长、枝节多、重突击、重复作业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直接运作,全面负责起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街道保洁、垃圾运输中转、资源化利用等垃圾治理作业,建立起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通过在全市配备2000余名保洁员、设置15000余个垃圾桶等措施进行环卫保洁与垃圾的统一收集;通过配备保洁、清运车辆及建设垃圾中转站,进行垃圾的统一清运中转,然后运至昌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区,进行垃圾的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在整个垃圾处理链条中,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技术性最高、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实现垃圾的真正资源化利用,他夜以继日,与技术人员一同参与科技研发,真正构建起了一条垃圾桶收集、封闭清运、中转站压缩减量、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链条。
三、勤钻研,勇创新,不断提升昌邑环卫水平
近年来,范满国结合工作实际,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用超前的思维与创新的意识实现了环卫史上一项又一项的突破:一是与青岛同辉集团合作,联合研发了垃圾清运侧装车,解决了大型垃圾车无法进出农村及城区的小街小巷的难题;二是创新思路,争取国外专家的帮助,积极研发道路捡拾车,研发成功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三是为提高对垃圾盲点、清运处理的监控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范满国审时度势,建立起数字化管理平台,给所有车辆配备GPS卫星定位装置和对讲机,对有偿服务管理盲点和所有垃圾点的清运处理情况实行监控,达到了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事件有力的目标,提高了环卫工作效能,增强了应变能力。四是利用森林灭火器原理,自主研发了道路除尘机和道路呼扫车,建立了“吹扫相结合,道路机械化作业无盲区”的城市保洁模式,其作业原理是将城区干道辅路、人行道、超市门前、活动广场及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的盲区生活垃圾吹到主干道上,由清扫车统一清扫,该设备灵巧、方便、作业无障碍,一台机器可以代替15个人工作业,通过此种保洁方式既解放了劳动力,又保证了保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全国城市保洁的唯一模式,是昌邑市乃至全国城市道路保洁模式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大大推动了昌邑市城乡保洁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