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 心系百姓
——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小口双峪村乡村医生孙凤莲
给病人测血压
入户给患者治病
行医路上
孙凤莲,59岁,是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双峪村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35年来,她用爱献给了生养她的家乡和乡亲。她是一个病患者,甲亢和糖尿病侵蚀着她的身体,然而她却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每天她都拖着虚弱的身体行走在山路上,奔走在村民家中,她用有形的付出,收获了无价的亲情。
为了父老乡亲,她两次推迟搬出大山。孙凤莲的丈夫是退休工人,有着固定的收入,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经济条件也不错。几年前,考虑到孙玉莲的身体状况,儿子在王家居民区,给她买了楼房,想把她老两口接出大山,享享清福。按说这是一个平常的事,但是孙凤莲所在的双峪村是个合并村,与邻近的东桃村、西桃村都是已经撤销行政区划的自然村,3个村现在加起来还有200多口人,并且大多数都是老人,这里距离镇卫生院有30多里的路程,所以日常看病都靠孙凤莲一个人。村民们说,以前东桃村、西桃村也有乡村医生,但是这里生活条件差,村庄搬迁后,人数已经很少,靠行医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孩子上学也不方便,所以他们都搬到山下村改行干了别的。要是真的搬走,孙凤莲的心也在纠结着。她说:“当我看到乡亲们的眼神,直觉告诉我,他们需要我,再说医者父母心,如果我真走了,我的心会一辈子不安的。于是,我和儿子商量,先把房子卖掉,过几年再走,就这样我继续留在了村里。”
2012年春节前,孙凤莲的儿子又在张店给她买好了房子,再次动员母亲进城,好尽尽孝心,照顾老人。这件事情再次在乡亲中引起了震动。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着,挽留之意全部写在了脸上。看着这些,孙凤莲犯难了:自己确实身体不好,应该换个环境调养调养,可如果进城,乡亲们怎么办?留下来,自己的身体还能吃得消吗?该怎样和儿子解释?……一连串的问号在孙凤莲的脑海中转来转去,最后孙凤莲做出了决定,继续留下来,不能让乡亲们寒心。她说:“说实话,我走了,还真放心不下这些人,只要我身体状况允许,我就再多为乡亲们服点务,只盼着将来有年轻的人接我的班,这样我搬走也就放心了。”
她被称为“救命恩人”。2008年12月的一天,东桃村70岁的赵希花老人腹部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孙凤莲接到电话后,急忙来到患者家中,经初步诊断为心肌梗塞。由于患者家属怕山上道路狭窄,长途转送颠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多年的经验告诉孙凤莲,这样的病在乡村治疗难度很大,于是她和患者家属商量,先为患者做了些必要的治疗,一天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孙凤莲建议他们立即转往上级医院住院治疗。事后,赵希花老人逢人就说“是孙凤莲大夫救活了她。”去年腊月的一天夜晚,孙凤莲接到双峪村民的电话后,立即带上手电筒,顶着寒风,冒着大雪,不知滑到了多少次,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了84岁朱秀英老人家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细心治疗,老人终于脱离危险。回家的路上,她才感到腿部疼痛难忍,经检查腿部骨折。多年来,孙凤莲接了多少个电话,救治了多少个(次)患者,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孙凤莲真实的一天。2012年3月中旬的一天,上午9点多钟我们见到了孙凤莲,她刚给前来看病的患者输完液,正在收拾药品要到东桃村出诊,那里的老病号还在等着她,可是还没等她迈出家门,本村的一个中年妇女上门了,说道:“你要走啊?”孙凤莲答到:“嗯,去东桃啊”。来人说:“你先等等去,要不你先去给俺婆婆看看”,孙凤莲说:“行啊”……。孙凤莲拿出随身带的药品给老人挂上了药瓶进行输液,嘱咐道:“打完了自己拔针,我得上东桃村,要是鼓了针,马上给我打电话”。因为还有东桃村的病号等着,孙凤莲不得不匆匆离开了。
路过西桃村,孙凤莲来到张翠云家询问病情,刚进门,屋里的人便说:“哎呀,来了俺那救命恩人”。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感受不到患者对孙凤莲的感激之情。张翠云说:“去年十月我腿肿了,拄着拐棍,疼得不能走了,我就打电话让她上来给我打针,上来打了八天针,她在这看了八天,晚上看到九点就是九点,十点就是十点,得给我拔了针,她才回家。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了孙凤莲”。
刚到东桃村,远远地村民就跟她打招呼,村民李爱华已经在家等了一阵子了,给她打上针后,孙凤莲还给她灌上了一个暖水袋,李爱华的老伴没在家,孙凤莲只好先给她输上液,赶紧再上另一个病号家中,等会儿再回来给她拔针,又到另一个病号家,给他也输上了液。不知不觉中,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孙凤莲还没吃上午饭,她仍然走在行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