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见精神
——农民周承山勇救落水女童的事迹
2012年6月16日下午两点半,昌乐县营丘镇丛阎村村民丛炳芳,经历了与女儿赵明慧生离死别的惊人一幕。村民丛炳芳对我们说:“当时我带着女儿到村庄附近的马宋水库洗衣服,因女儿贪玩不慎掉入水中,出于本能,我拼命地喊:救命啊,救人啊,快救我的孩子!”这时从不远处跑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顺着我指的明慧落水的地方跳了下去,可是,这时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岸上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见那救人的男子,一次又一次的潜于水中,这时有几个好心的群众,也迅速地向出事的地点聚来,只听见有人喊,找到了,找到了,只见那男子托着女孩艰难的向岸边的人群游来,岸上的群众大声喊,使劲,加油,快。这时只见那男子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被水淹没头顶,可见那男子已力不从心。只是救人的欲望和自己要坚强活下去的心态,使得他用尽全身的气力,奋力向岸边游去。在岸边群众的帮助下,那男子终于把女孩救上了岸,一位有经验的群众,弯下腰拍了拍女童的后背,那女孩“哇”的一声,吐出了肚子中的水,慢慢地缓过气来。由于水凉和体力的透支,那男子也被过来帮忙的群众拖上了岸。
三天后,我们在潍坊市市立医院了解到,救人的男子叫周承山,是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办河湾村村民,今年五十六岁。救人的那天,他正与几个好友在马宋水库钓鱼。有人问周承山,当时你为什么去救孩子?他说:没有为什么,救人是应该的。后来周承山的家人告诉我们:他回到家后,就感到浑身沉甸甸的,很是疲惫就早早的睡了觉。晚上11点多钟,前胸痛并发烧到39度,就到村卫生室打针消炎止痛,两天没有好转,就住进了市立医院,市立医院检查结果是水呛,肺不张,发烧38度不减。后转入潍坊市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救人是应该的。从一个中国的农民的口中说出,并且践行了自己的行动。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救人是什么?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有时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表面上看起来挺简单,也就是一刹那的事,实际上它是一个人道德世界观形成的具体体现。周承山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的熏陶。在孩童时,雷锋、黄继光、董存瑞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周承山在上小学时,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到车站做义工,到工地帮工人叔叔运砖块,这些的这些,从小就在周承山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周承山天天想做雷锋那样的人。在课本上黄继光舍身堵抢眼,董存瑞舍身咋碉堡的英雄形象,就像放电影一样,时时刻刻在周承山的脑海里翻来复去。这些都是周承山勇救女童事迹的积淀。
周承山成年后,还经常帮助贫困的孩子,学生王小娟因家庭困难,上小学四年级时辍学在家。周承山得知后,送上500元,通过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终于帮她重新回到了学校。
邻村低保户宋大爷,无儿无女,生活比较困难,周承山也经常去帮忙,有时还送上米和面粉,当宋大爷生病时,他也在第一时间,把药送到床前。
周承山受父辈的影响,在家中尊老爱幼。周承山的老母亲今年已经84岁高龄,身体健康,这与周承山的孝顺关系极大。到了冬季,他总是把炉子生的暖暖的,到了晚上九点多,才将炉子封起来,早上六点钟又把炉子打开弄得旺旺地,一个冬季老人都没有感冒。做了好吃的,周承山总是先给母亲留出来,让母亲先吃。母亲的衣服,是周承山陪妻子到超市去买的,夫妻俩总是根据不同的季节,给母亲买时令的衣裳。对待妻子,他也做到了互敬互爱。由于周承山的孝顺,使得他人缘关系极好,大凡认识周承山的人也都受到他的影响。
周承山在村委工作期间,村里的事情,他总是跑在前面,任劳任怨;有时村里资金紧张时,他就先为村委垫上,从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周承山为了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他发挥自己的懂建筑的优势,带领村民义务为村里建设了篮球场地,极大地丰富了本村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凝聚力。这一举动即节省了村委的财力,又提高了村民的集体主义意识,深受村民的拥护和和村委的支持。
周承山还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安全,才有人民的幸福,周承山对儿子说,好男儿应志在四方保家卫国,你要用你的知识和体魄,为祖国建功立业,儿子在父亲的教导下参军报国,受父亲的熏陶,儿子在部队积极表现,现在周承山的儿子周鹏已经转为士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样好的父亲,儿子也一定是优秀的。人就是这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救人是应该的,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和正在形成的道德风尚!
周承山勇救落水女童的事迹发生后,在潍坊大地掀起了学习周承山的热潮,他的事迹,先后在潍坊晚报新闻焦点版登载,在直播潍坊栏目中播出,他的事迹,必将对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