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农妇义养邻家残疾少年
在宁阳县蒋集镇黄安村,提起62岁的农家妇女刘秀平,大家都竖大拇指。如今,她义养邻家残疾少年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3月2日,记者走进刘秀平家时,她正在耐心的给蔡如意喂饭,“小心点,别烫着。”桌上摆着简单的两菜一汤。“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手头宽裕点就给他买点肉吃,当自己的孩子带!”看着如意吃得津津有味,刘大娘脸上挂着笑。
进入如意的房间,不算大但很温馨:一张铺满棉被的大床,一个烧的暖暖的炉子,一张小饭桌,上面有些小零食,旁边还有一台小电视。“家里就这一台电视,大娘说让我在上边多学点东西,就搬到我这屋来了,从上边能听到不少事呢。”吃饱喝足的蔡如意晒着他的“微幸福”。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今年17岁的蔡如意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眼睛患有白内障,几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吃、穿、行都需要人照顾。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在2005年患上股骨头坏死后四处求医问药,病情没好转,家境却愈发破败了。2012年秋天,饱受病痛折磨的父亲喝农药自尽。
照顾如意成了村干部面前一个棘手的难题。帮孩子料理完后事后,村干部本打算将如意送到社会福利院,可由于他生活不能自理,询问了几家均没接受。“村里一直没忘了这个不幸的家庭,他父母去世后,村民给过一些捐助,政府也给了不少帮扶,但要照顾好他的日常生活,需要给他找一位心地善良的干妈。”谈起当时的困境,陪同采访的村委会副书记黄启亮历历在目。
为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村里提出能照顾好如意的每天给5块钱补助,可询问了几个人都不合适。有人向村里推荐了刘秀平,黄启亮听后摇了摇头:“是个热心肠,但都60岁的人了,儿女都在县城成了家,都催着她去享受天伦之乐呢,就别给人家添麻烦了!”没成想,几天后,刘秀平主动找上了门。“这孩子从小命苦,他父亲去世后我更不忍心见他孤苦伶仃的样子。”在她坚持下,村里同意让她先带一段时间,不合适再换人。
将孩子接到家后,抚养这个残疾孩子成了刘秀平生活的重中之重。其中的艰辛,村里人看得最清楚。“洗衣做饭、端屎端尿,照顾的无微不至,生怕一点儿不周到的地方。如意眼睛看不见,就讲故事给他听;如意在家里呆着闷,就推着三轮车带着他在村里晒太阳;如意想吃水饺,就抓紧调馅儿做出一顿美味的水饺。说实话,亲娘也就是做到这份上。”提到这些,黄启亮一脸敬佩,
“刚开始时,确实感到很累,孩子们也不大同意我这么做,但看到如意什么事都不能做,我就想,自己多添一把火,多加一瓢水,孩子就感觉到家的温暖,就坚持了下来。现在孩子们对如意也不错,经常回来给他送零食吃!”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虽然从未喊过一声妈,如意却把他当成了最亲的人,“吃饭一定要我先吃第一口,平时也常常跟我说别累着。”说话时,刘秀平眼里噙满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