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托起山里女娃成才梦
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一封封真挚的书信、一张张无私的汇款单传递着无私的牵挂和人间温情,一声声“爸爸”更是让这份真情有了一个满意的答卷,编织出一份胜过亲情的人间大爱——
1993年,一个出生在浙江省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女孩,通过“希望工程”结对子,幸运地认识了烟台供电公司现发展策划部主任王云波。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一封封真挚的书信、一张张无私的汇款单传递着无私的牵挂和人间温情,一声声“爸爸”更是让这份真情有了一个满意的答卷,编织出一份胜过亲情的人间大爱——
大山深处多了个爱心牵挂
2013年8月3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六。
一大早,王云波夫妇就起早去早市置办一大堆鱼肉蔬菜,这天“女儿”要回家。每隔一个星期,已参加工作并结婚定居莱州的“女儿”“女婿”都要回烟台“娘家”看望他们。莱州距离烟台200多公里,这个女儿有时间就回娘家看看。
“这个女儿虽然不是亲生女儿,但在20多年的交往中,她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也跟我们这个家庭非常有缘分,有了她,因为她是属虎的,我们夫妇及孩子的属相按照‘鼠牛虎兔’连了起来。”每次一提起这个女儿,王云波乐的合不拢嘴。
这份感人的父女情,始于20年前。
“女儿”黄海燕是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山深入的一个农家孩子,1993年,7岁的小海燕因家庭困难而无法顺利上学。此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烟台供电公司员工王云波,在一次单位组织的“希望工程”活动中,积极参入并与小海燕结成了帮扶对子。他通过希望工程给这个小姑娘寄去了350元钱,这是一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费。
很快,他收到了来自浙江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小海燕用她稚嫩的笔触写着自己的名字和感激的话语:“叔叔,谢谢您能帮我上学,我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会努力学习,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每个学期末,小海燕都会把那张唯一的“家长通知书”寄来,给这个不相识的王叔叔送上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此后,无论工作再忙,王云波都会每学期给孩子写两封信,这个大山里的农村小女孩成了他遥远的牵挂。
“小姑娘很懂事,资助别的孩子钱寄出去了也没有回音,只有她每次都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定期写信告诉我们,让我们觉得对她的帮助很有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资助她的信心。”王云波说。
十几年来,王云波通过一封封真情的书信和一张张无私的汇款单、包裹单编制出的胜过亲情的爱心,托起了这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梦想。
尽管家里很穷,可小海燕在上小学时从不提什么要求。
王云波是一个心细的人。他的儿子跟小海燕小几岁,每到“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在给儿子买衣服和礼物的同时,他总是不忘给小海燕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挑上几件漂亮衣服给她寄过去。
小海燕在小学期间的学费是一次性付清的,但考虑她家里困难,王云波每年春节前还会专门寄去200元钱,接济她家里过年。为从小开阔孩子的视野,王云波经常为海燕选购些儿童读物寄去。从小海燕一封封的来信中,不难看出,王云波不仅给予了小海燕经济上的帮助,而且教育她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做人道理,还帮她改正信中的错字病句,培养好的学风。
山路弯弯挡不住爱心传递
结成帮扶对子后的第六年,父女俩第一次见了一面。
1999年,王云波到浙江绍兴出差,他决定趁这个机会到海燕家走了一趟,一路上,他自己舍不得花钱,却为海燕买下了1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和衣物,足足装了一大旅行包。
细心地王云波记得,以前小海燕捎过一次照片曾说,为了照个像、全家人走了近20公里到另外一个镇子照的,于是,她还给海燕买了相机和胶卷。
从绍兴到丽水,再到遂昌县,然后颠簸5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王云波找到了那个悬在半空的小山村,他震惊了:羊肠小路飘在云雾里;全村几乎找不到汽车调头的地方;全村只有一两百户人家,全部建在山坡上,没有两排房子是建在同一平面上的;而小海燕家,除了三间屋、二个床外,漆黑的屋里一盏白炽灯是她家唯一的家用电器……
小海燕的父亲腿脚不方便不能外出打工,家里除了几亩田,就靠母亲在一家茶厂炒茶打工赚钱,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已经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
由于不是周末,小海燕不在家。学校在离家20多公里的镇上,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回来一次要带着一个星期的咸菜、干粮,走2、3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上学。
在学校王云波见到了清瘦的小海燕,握着小海燕被冻破的手,这个硬朗的山东大汉掉泪了。临走,他塞给小海燕500块钱,嘱咐她要好好保养身体。在离开校门时,海燕的爸爸让村里人用摩托车带着在外炒茶的海燕妈妈为王云波送行,望着海燕妈妈手里的2只活山鸡,他哽咽地留下一句话:“海燕,好好学习,其他一切有我!”
上小学时,花费还不多。可上了初中后,费用就逐年多了。那时,王云波的家庭负担也不轻,既要赡养父母,供儿子读书,还要经常拉济自己的兄弟姐妹,手头常常拮据得很,但他却从没耽误给海燕寄学费,而且自己儿子有的,他保证让海燕也都有。
为了激发小海燕的学习动力,让小海燕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2000年暑假,王云波托朋友两次将小海燕接到烟台,让她第一次看到火车,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进电影院…… 这次在烟台,海燕把称呼从“叔叔”改为了“爸爸”,其实,在彼此心里,他们早已把对方当做了亲人。
小海燕回去后,学习更加努力,总能保持级部前三名。 2001年,海燕却在中考中发挥失常,成绩排在了全县400名,如果要继续上学,除每学期要交1500元学费外,还要一次性向学校交4000元赞助费。面对这笔巨款,一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的海燕一家绝望。王云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边打电话安慰孩子,一边紧急东凑西借了5500元钱,第二天就把钱给孩子寄了过去。
之后,王云波承担了小海燕高中阶段所有的费用。2004年,海燕顺利考上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当这一消息传来时,王云波开心地笑了。
千里相聚延续着人间真情
高考结束后,海燕如愿成绩过了一本线,她是村里第二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在选报大学时,海燕的心里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来到“烟台爸爸”的身边,来山东上大学!没有这位“烟台爸爸”,自己不会顺利上学,更不要说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大学生,在海燕心里,她热爱这个有着大海的城市,热爱这个充满爱心的地方!
海燕考上大学后,王云波不仅给海燕准备好了入学的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打点齐了住校的生活用品,和妻子亲自送海燕办理入学手续,安顿好宿舍才放心回去。每逢节假日海燕就回到烟台的“爸爸”家,空闲的时候王云波和妻子也去学校看望乖女儿。在王云波夫妇的照顾和疼爱下,海燕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2008年,海燕大学毕业,并在莱州市找到一份工作。参加工作后的海燕,终于有能力回报父母了,只要单位不是很忙,周末她都要从莱州坐两、三个小时的车来烟台看望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用自己挣的钱给长辈们买份礼物,回到家帮忙干干家务,陪老人们聊聊天,给姑姑家的“小表妹”辅导辅导功课,家里多了这样一个贴心的女儿,王云波和妻子打心眼儿里感到幸福和欣慰。
每次回到家,海燕就帮着收拾这收拾那,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心疼孩子的王云波让她休息一下,海燕总是嘴上说不累,手上又闲不住。
2012年,海燕要结婚了,王云波夫妇跟自己嫁女儿一样,为她置办嫁妆。如今,海燕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海燕依然三、二个周就携丈夫一起“回娘家”看望娘家人。
王云波夫妇自己的儿子在泰安工作,也非常孝顺,每到节假日,儿子女儿都赶回家中一起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羡慕。
因为当年的一份饱含希望的爱心,换来如今的儿女双全。王云波经常感慨:特别知足。对于海燕这个女儿,自己从没有想过回报,一直都认为她的成长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如今的王云波,还珍藏着自己与女儿近20年间的每一次通信,王云波把这上百封信笺整整齐齐拿塑料袋包好,并保存在一个盒子内。闲暇时,他经常会打开翻看,20年了,有些信纸已经泛黄,从孩子的稚嫩笔迹到日益娟秀的字体,可以看出女儿的一点一滴的成长。
王云波说,等以后老了,这就是我和她妈的回忆,是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王云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家真爱的伟大,这些年来,通过希望工程他已陆陆续续资助的学生多达15人。王云波说,做慈善之事,最大的快乐是看到你所帮助的人成了一名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位烟台市的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也用他的爱心树立了助人为乐的典范,被评为烟台市首届“十大杰出志愿者”。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