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没有番号的义务救援队

2013年10月21日 10:59作者:来源:大众网

这个军区组织没有“番号”,却一直活跃在救援一线;没有军人身份,却处处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部分人员还带着伤病,但只要是救援,即使再难,也会冲上前线。这支救援队来自于济南军区滨州军分区修械所, 他们7年多义务组织水中救援任务,共打捞起40余具不幸遇难者的尸体。

    这个军区组织没有“番号”,却一直活跃在救援一线;没有军人身份,却处处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部分人员还带着伤病,但只要是救援,即使再难,也会冲上前线。这支救援队来自于济南军区滨州军分区修械所, 他们7年多义务组织水中救援任务,共打捞起40余具不幸遇难者的尸体。

  “中海舰队”扛起责任,七年捞四十余具尸体

  救援队多数成员是滨州军分区修械所的军工,队长李晓勇则是修械所的所长,平时修械所主要负责军用器械的修理工作以及全市爆炸物专职爆破工作。就是修械所的这些后勤军工,用七年时间打捞起四十余具溺水者遗体,成为滨州市公认的水域抢险最专业的队伍,而这一切要从2000年初的水上保护工作说起。那时,滨州启动“四环五海”建设,多次大型水上项目比赛在刚刚建成的中海举办。为了保证参赛者人身安全,市政府委托军分区做好水上保护工作。军分区修械所的军工们出色完成了水上安全保卫工作。时任中共滨州市委书记的孙德汉称赞他们工作做得好,亲切地称他们为“中海舰队”。也是从那时起,军分区修械所开始成为水中救援的主力。从2006年中海打捞溺水者开始,到2013年9月20日打捞起黄河惠民大年陈段溺水女孩,七年时间,他们这支“中海舰队”的水上救援抢险“服役”从未停歇。

  凭舟涉水冲锋,险境见义勇为

  2009年5月17日。当时秦台水库发生沉船事故,6名民工落水失踪,消防官兵抵达现场救援打捞,但迟迟未有所获。正在水库不远处的训练中心的李晓勇闻讯后,立即向滨州市军分区汇报情况,并主动请缨从修械所调集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在风大浪急的情况下,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奋力救援,六名落水民工全部被打捞上来。“这一战”让这支救援队伍一举成名。“成名”后,这支队伍参与的救援行动越来越密集,赶赴的水域从中海到东海,从湖泊到水库,从水库到黄河,几乎遍布滨州。而成名背后,每一次的救援都是惊心动魄。魏桥集团有一名员工在他们的自备水库里溺水,请救援队去打捞。水库的边沿长满了青苔,李晓勇站那儿指挥时,不小心滑了进去,幸亏他忙乱中抓住了旁边的冲锋舟,而且咬牙硬挺住。很快李晓勇就被救了上来,但身上多处被擦破,其中一根手指甚至露出了骨头。李晓勇这根手指处一条长疤至今清晰可见。2011年夏,一名男大学生在白鹭湖溺水,110民警此前已打捞了一夜没有结果。李晓勇带队赶到后,侦察发现男青年落水点附近水深达八米,湖底有一些深沟,很陡。经验丰富的队员们想方设法克服了这一难题。最后当队员们把落水青年打捞上岸时,人群里有人禁不住高呼:“解放军万岁!”

  一支“老弱病残”的队伍,却能随时集结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35岁,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虽然年龄上参差不齐,但只要接到救援命令,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到第一线。“老弱病残”是李晓勇对自己队伍的评价,虽说有些刺耳,但却是事实。队员李俊年今年50岁,2006年被查出患有胃癌,3/4的胃被切除,后来还复发多次,一直靠吃中药坚持着。李建刚是所里的汽车修理班长,几年前得了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救援时,冲锋舟发动机经常出现故障,为了应对这一状况和保证队友安全,每次救援行动,李建刚都会坚持参加。其他队员有的患有心脏病,有的行动时遇上生病,但在救援行动面前,没有一个会退缩。正是这些大多数不会游泳的队员们,却能凭舟涉水,险中抢人。原来“老弱病残”这个词,不是拿来讽刺的,其实是李晓勇对兄弟们的褒扬。

  很多被援助过的家庭,都想酬谢军分区救援抢险队,但都被李晓勇谢绝,他告诉他们他的队伍是不收费的,是义务的。但每年七八万元的打捞费用几乎全部依靠军工们平时在其它企业车间做工的所得来维持。

  七年历练,李晓勇队长和救援队成员们意识到,没有正式番号、没有经费补贴已不是困难,无偿服务之外每年还要自掏腰包自制工具、付油费、为设备维修保养,他们也不会抱怨。在他们看来,给亡者以告慰,给生者以安慰,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救援队长期坚持义务救援,甚至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救援的精神,感动影响着周围的干部群众,其事迹先后被齐鲁晚报、鲁北晚报等省内新闻媒体作专门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