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承诺
王炳兰,女,1945年2月出生,东平县商老庄乡八里湾村人 。在这里,提起69岁的村民王炳兰,大家都会钦佩不已。在这里,她用半个世纪的善举,堆积成一处巍峨的道德高地。四季轮回,东平湖水不时激荡着湖堤,更洗涤着东平人的心灵。
王炳兰:半个世纪的承诺
王炳兰,女,1945年2月出生,东平县商老庄乡八里湾村人 。在这里,提起69岁的村民王炳兰,大家都会钦佩不已。在这里,她用半个世纪的善举,堆积成一处巍峨的道德高地。四季轮回,东平湖水不时激荡着湖堤,更洗涤着东平人的心灵。
一句话一辈子
时光倒流到1945年,王炳兰出生在汶上县寅寺镇侯口村一个书香家庭。17岁的她,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有志青年屈克旺结婚,走进了八里湾。至今,她还记着母亲的叮嘱:“进了屈家门,不孝顺不行,结婚后每天都要给老人倒尿盆呀!”
当时,爷爷、奶奶均60多岁,公公因反对“浮夸风”挨斗,从梁山县航运社退职,患上了精神病;婆婆有孕在身忙不过来,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身上。老人大小便失禁,她不嫌弃,一干就是20年。在王炳兰的精心照料下,爷爷以80高寿、奶奶以84岁离开了人世。今年正月二十四,她送走了92岁高龄的公公。52年来,她先后伺候过婆家的爷爷、奶奶、姑奶奶、公公、婆婆、丈夫6位亲人。
家在戴庙村的姑奶奶双目失明后,因4个儿子闯关东在外,她只好回到娘家暂住。一年多的时间里,姑奶奶走到哪里,王炳兰就把尿盆带到哪里。姑奶奶有个脾气,解手时必须接,没有办法,王炳兰一切照办。姑奶奶生前经常这样讲:“在我的5个孙子媳妇中,您克旺嫂子照顾好,有耐心。”
“家人在,我就有活干”
在东平湖八里湾大堤王炳兰的家中采访,一块婆婆娘家人送的《贤孝流芳》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对她的高度评价,这是对她的最高奖赏。一个个难忘的故事,洋溢在字里行间。
1985年3月的一天,在内蒙古通辽市打渔的屈克旺从货场返回时,正赶上列车正在甩车皮,无鸣笛,躲闪不及被列车轧断了双腿。一封加急电报送到王炳兰手中时,她惊呆了。此时,公婆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丈夫弟兄一人,照顾老人的重任责无旁贷。之后,家庭厄运接连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3个儿子中,二儿子于2011年英年早世,三儿子先天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王炳兰身上。
“你走吧,我完了啦!”大难不死的丈夫见到王炳兰第一句话就这样说。
王炳兰像打翻了五味瓶,抚摸着他的嘴,故作镇定地说:“有这个就能吃东西!”这一喂就是28年,她从未抱怨过这个家,即使流泪也要背着人,生怕家里人伤心。2013年农历十月初七,屈克旺因不堪生活压力自杀身亡。每每婆婆思念儿子,王炳兰就握着婆婆的手:“娘,你不在了,就更没人疼我了,你一定要陪着我,生活才有指望。”
王炳兰在公公跟前挨打最多,从没见她跟老人动过一次手,总是默默地忍受着,过后若无其事。有一次,公公病重昏迷,120急救车都来了,医生检查之后,因老人90多岁,年龄太大,心力衰竭,不适宜长途折腾,建议放弃治疗。只见王炳兰猛的一把抱住医生说:“求求您,给我们拉到医院去治治吧,哪怕治不好再拉回来。”结果,公公在王炳兰的精心照料下,竟然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人们都说,是王炳兰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才让老人又活过来了。
谈起嫂子,62岁的大妹妹屈克荣说:“我8岁时,就认识了当时刚定婚的嫂子,再也找不出俺嫂子这样的好人,对待俺爹娘,对待俺哥哥,她比我这亲闺女、亲妹妹还要亲。”
52年来,王炳兰的角色不断变换。从孙子媳妇到儿媳妇,从婆婆到奶奶,从奶奶到老奶奶;如今,她还是90高龄婆婆的儿媳妇,一如既往地尽孝;她还是双目失明18年的婆婆的眼睛,寸步不离。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子媳妇、孙女、曾孙等五世同堂加入了书写大爱大孝的行列。
有困难,找炳兰
在东平湖八里湾大堤,从国家重点工程施工人员到领导,从渔民到流浪乞讨人员,从一般村民到家族成员,只要谁有了困难,只要谁有了烦恼事,找到王炳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今年春节前夕,县移民局局长尚梦峰看望她时,这样说:“王炳兰52年如一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大爱大孝值得我们学习,是新时期东平好人。”
在八里湾大堤,王炳兰虽然没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可她过得十分快乐。她是30公里防洪大堤的“保护神”,她是1000余棵杨树的“园丁”,她是数千方防洪物料的“家长”。接过公公的看护接力棒20年来,防洪大堤年年安澜,防洪材料毛发未损。
“父母恩情重,留下无限情。老来难不易,少年皆可懂。儿女须尽孝,不孝理不容。敬孝做表率,后人看得清。人生竟为啥?最终留个名。”《贤孝流芳》字字珠玑,入木三分,听,东平湖水在为王炳兰鼓掌;看,呵护的杨树为王炳兰编织了花环;她的坚守和责任,正领着你我他,走上人间正途,唱响人间大爱大孝。
责任编辑: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