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土地打交道“编外农民”

2014年07月04日 14:20作者:来源:大众网

他不是农民,但他比一般农民更了解农业;他不是农民,但他比一般农民对土地更有感情。他,就是县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张洪启。

  

  

  张洪启:17年如一日 与土地打交道的“编外农民”

  他不是农民,但他比一般农民更了解农业;他不是农民,但他比一般农民对土地更有感情。他,就是县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张洪启。

  今年47岁的张洪启,1988年聊城农校毕业之后,到县植保站工作,一干就是17年。其间他常常骑着自行车深入田间调研,熟悉田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防治技术,总结推广了30多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并为农民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

  2006年初,竞聘为土肥站站长仅一年的张洪启,开始主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土壤样品采集时期,几乎每天天一明就出发,深入各村田间,按果园、大田、大棚三类,到不同地块采集土样。回到单位后,他和同事还要对土样进行晾晒、烘干、化验、按照采集地点、时间、取土作物、经纬度、户名、电话等精心制作样本标签,并详细记录采样地块的基本情况,加班熬夜甚是经常。

  为了让农民群众树立科学施肥的观念,张洪启将“实验室”搬到了田地,通过对比让老百姓看到效果。在2012-2013年搞大棚黄瓜施肥试验时,张洪启从97个大棚中取土样化验,遴选出5个棚,涉及5家农户。从施底肥到后期的6次追肥,他都是和同事们提前把肥料称好、配好,并按农户说的时间到棚里亲自施肥。遇到农户人手短缺或身体欠佳,他就帮着他们浇地,有时一忙乎就是一天的时间。

  让农户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加以运用,除了让他们看到效果,宣传培训也十分必要。每年,张洪启都要到村里讲课30余次,多时50余次。每次,他都是早早吃过饭,提前2小时到达,先到村庄地里看看农作物长势情况,增强讲课针对性。农村晚饭晚,他总是等到人聚的差不多时再讲,往回返时经常是夜间11点。有时天公不作美,讲课时下起雨,回到家就是一身湿。

  为方便农民群众进行咨询,张洪启将自己的手机号留到每个村庄,他的手机成立名副其实的热线电话。由于他熟知全县每个村庄的土壤情况,很多问题在通话中就能解决,遇有特殊情况,不论远近,总是亲自前往。今年4月的一天,朝城南街一村民打来电话,反映一大方麦地越浇越死。张洪启感到事情紧急,马上赶去。将浇水后的土壤及水样带回化验,后给出减损肥料配方。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顾此难免失彼。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张洪启无暇对家人给予过多而又及时的关心。2006年8月下旬,张洪启的儿子感到腿疼。直到9月20日,张洪启才挤出时间带着他到市人民医院检查。恶性骨肉瘤!张洪启心如刀扎。因病情发展迅速,他的儿子在随即截肢后,又于次年7月,被查出骨肉瘤肺转移。对此,张洪启选择了隐瞒实情,用近乎疯狂的工作去压制心底无比的悲伤。2008年5月,一直坚持学习要参加高考的儿子,由于病情危重,只能在家休息,对他说“爸爸,你也歇歇吧,好好陪陪我。”此时的张洪启失声痛哭。在孩子去世前后,张洪启支持并促成孩子成为聊城市捐献遗体及角膜第一人。采访当时,提起年已5周岁的女儿,张洪启泪盈眼眶,那是一种疼爱,更是今年以来只陪孩子玩了1天的愧疚。

  大爱绘人生,躬耕写春秋。工作26年,张洪启的足迹遍及全县1154个村庄,累计组织采集土样11000个,化验5.2万项次,提出肥料配方25个,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瓷砖式村村上墙,历经5年主编《莘县耕地》一书,填补了我县无耕地质评价与应用工具书的空白。其事迹多次被农民日报、聊城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三次被评为全省土壤肥料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全市“三农”工作先进个人、县“富民兴莘”劳动奖章等十余项荣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