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无悔人生

2014年10月05日 17:26作者:来源:大众网

冯佃生,男,196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副校长。今年52岁的冯佃生,已经在这偏远小学的讲台上育人36年,共培养了1400多个山区孩子。

  冯佃生,男,196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副校长。今年52岁的冯佃生,已经在这偏远小学的讲台上育人36年,共培养了1400多个山区孩子。

  受尽疾苦,立志教书育人

  1960年出生的冯佃生,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甲小学教书,当起民办老师,这一教就教了36年。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教了一年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份就一直教毕业班。六年级教室是50平米的瓦房,坐着43个孩子,有的3个孩子共用一张课桌,讲台只有一米宽,安上讲桌,留给冯佃生的空间只能够转动身体。拄着拐杖的他,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在黑板上写字时,他就把手杖立在讲桌旁,左臂拄着腋拐,用右手在黑板上角吃力地写下“梦想”两个字。“现在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了!”冯佃生不无自豪地说。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不少学生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看着孩子活蹦乱跳,一天天懂事,就打心眼儿里高兴。只希望他们过得好。”

  爱岗敬业,坚持不忘初衷

  冯佃生的家距学校仅有500多米,父亲冯庆武和母亲张延英都已80多岁,由兄弟照料,他的工资卡就交给了他的父亲,供二老花费。这么近的距离,他本可以骑着他的燃油三轮车回家居住,但是他却毅然住在学校20平米的房子里守着学校,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平时我自己一个人,下点面条,吃点菜就行了,省事的很,还能改改作业,有的孩子忘记带钥匙回来拿,就找我。”他憨厚地说。学校里总共有15名老师,50岁以上的占了9人。“他们离家太远,我就在学校呆着值班吧。”他欣慰地说。

  言传身教,用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一次上课前,他走进教室,教室时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当时,他没有大声训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艰难的弯下要来伸手去捡。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当他还没有捡起第一片废纸,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

  2009年7月的一天,村里的电工在学校里维修电路,冯佃生在帮忙时,被地上的电缆线绊了一下,把他原本完好的右腿摔成了轻微骨裂。医生告诉他,至少要休息半个月才能基本恢复,他紧张又坚决地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都快毕业考试了,我不能不去上课。”最终,他还是坚持去学校教课。

  冯佃生多次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济宁市优秀教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凤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