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执着20年
她是一名平凡质朴的农村人,通过自己的诚信和勤劳,夫妻二人携手经营一家小企业。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致富不忘回馈社会。20年来,王爱芳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累计捐款捐物25万余元,她的善行义举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赞扬。
王爱芳,女,汉族,49岁(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金峪村村民。
她是一名平凡质朴的农村人,通过自己的诚信和勤劳,夫妻二人携手经营一家小企业。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致富不忘回馈社会。20年来,王爱芳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累计捐款捐物25万余元,她的善行义举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赞扬。
扶贫济困显真情
“真是太感谢了,你救了俺家那口子,救了俺们全家”!这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语真挚的表达了金芹忠对王爱芳的感激之情。2012年,张夏镇金峪村村民金芹忠的妻子被查出得了脑瘤,这一噩耗传来,使本来生活就不富裕的金家更是雪上加霜,昂贵的医药费难住了这家人,他们准备放弃治疗。得知这一消息后,王爱芳坐不住了,这样好好的一个家不就完了吗?她急急忙忙跑到银行从账户提出了5万元,送到金芹忠手里,“你先拿着这钱,不够再说一声,这钱是我给你的,不用还,赶快去治病,不能耽误了”。金芹忠拿着钱,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在有效的时间里给妻子进行了有效的治疗。这笔救济的钱,挽救了一个生命,挽救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除了这些临时救助,王爱芳最心疼的是村里那些少人照顾的老人。金峪村一位80岁瘫痪在床的老人金好海,与40岁轻微智障的儿子相依为命,主要靠儿子打工生活,收入微薄,生活非常拮据。看到这一家不幸的遭遇,王爱芳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经常去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洗洗衣服、晒晒被褥,用轮椅推着老人出来玩玩、散散心。1998年起,她就开始救助这一家子了,隔断时间就把米、面、油送到老人家里,经常询问老人还需要什么帮助。金大爷感动的说:“爱芳真是好人啊,她就像俺的个闺女一样,照顾我,村里有她这样的人,是俺们的福气。”在金峪村,像这样得到王爱芳照顾的老人有很多很多。她除了无偿的给人家送米送面送粮食外,如果她知道谁家的老人生活拮据了,她就会无偿的塞给老人一两百元。这些零碎七八的救助,她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回了。
捐资助学献爱心
“我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多亏了王阿姨的无私资助。要不,我这学就上不了了……感谢您,王阿姨!”这封信是一名受资助的学生写给王爱芳的。这样的感谢信,王爱芳抽屉里有一大叠,因为她资助过的贫困生太多了。“有什么困难尽管跟阿姨说”,这是王爱芳给孩子的回信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受到王爱芳帮助的不止是本村的孩子,临近村里的贫困孩子也经常能得到她的救助。2006年,王爱芳带着自己亲手织的20件毛衣,来到张夏镇纸坊小学看望学校的贫困孩子们,认识了家庭相当困难的小嘉佳。小嘉佳的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与母亲见面不过两次,平时与奶奶相依为命,听嘉佳流着泪讲述着自己的不幸经历,王爱芳当场泣不成声。她把嘉佳搂进怀里告诉她,“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临走时,她给嘉佳留下了八百元钱。自2004年至2010年,王爱芳一直在关心教育、关爱女童,共资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21名,资助金达10余万元。
致富不忘报党恩
1992年,王爱芳夫妻俩商定建个厂子,他们和很多创业者一样,吃了不少苦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企业越干越大、越干越好。王爱芳经常说:“做企业要先做人,企业干得再大,也要懂得回报社会”。2008年,汶川大地震,深深牵动了王爱芳的心,全村她第一个站出来以个人名誉捐款2万元,随后她又与村两委会成员一道,深入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动员,在她的率先垂范下,全村共募集到赈灾款4万余元,送到上级民政部门转捐灾区。
她还积极为村里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长期以来,由于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精神文化发展一直踯蹰不前,作为在村里土生土长的人,促进金峪村新农村建设她义不容辞,2010年,她自掏腰包,拿出1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一处健身广场,配备齐全了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一处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她发动姐妹们组建了一支巾帼文明队,给她们免费购置了练功服和舞蹈服,利用闲暇时间教授大家舞蹈,既丰富了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受到村民的好评。
王爱芳先后被评为全市“尊老敬老养老助老好青年”、全区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区首届“十佳创业女性”;她的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市“关爱社会模范型家庭”、全区五型模范家庭标兵户。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