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坚守海岛三尺讲台
宋会青22年前,怀着青春梦想,来到田横岛小学,无悔坚守在小小海岛的三尺讲台,用爱心与恒心为岛上孩子带来学问知识与人生启蒙。她教导的500多名学生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学,她骄傲地说:“只要学生有出息,一切付出都值得!”
宋会青,女,汉族,1975年7月生,青岛市即墨市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田横岛小学教师。
宋会青22年前,怀着青春梦想,来到田横岛小学,无悔坚守在小小海岛的三尺讲台,用爱心与恒心为岛上孩子带来学问知识与人生启蒙。她教导的500多名学生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学,她骄傲地说:“只要学生有出息,一切付出都值得!”
9月1日,记者到田横岛采访在海岛坚守22年的教师宋会青。从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政府驻地驱车至码头,转乘渔船十五分钟就到了文明遐迩的田横五百义士所在的岛上。坐上学校拉货的运输车,在小岛七扭八歪的道路上行驶……
7个学生的年级
1所学校、6间教室、11位教师、56个学生,这里就是青岛市唯一的一所海岛小学。几分钟后,记者见到宋会青,她40岁左右,个头不高,齐耳短发,穿着简单朴素的灰色T恤,戴黑色圆框眼镜,皮肤稍黑。当天是开学第一天,宋会青正在给学生排座位,其实这很简单,因为今年一年级只有8个人报名,开学当天来了7个,有一名学生跟随家长到镇中心小学上学了。
在村原党支部书记宋武秀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岛上有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在岛上呆,无论出去打工还是做生意,都比在岛上靠打鱼为生挣钱多,生活还滋润。“从开始教学我好像就一直教一年级。”宋会青腼腆地笑笑,两只手握着,来回不停地搓。“本来宋老师这学期应该教四年级。”校长王胜锡言语中带着歉意:“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阶段,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当老师是我的梦想。”“为什么能在岛上坚守这么多年?”记者忍不住好奇。“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这里的孩子要上学,咱自己不教谁来教?”宋会青回答很坚决,就像22年前她选择这个职业一样。那年夏季,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宋武秀找到本村刚初中毕业的宋会青:“外边来的教师一个个都走了,你能不能到村里学校任教?”“好!”宋会青爽快地答应了。但面对每月88元的工资和封闭的环境,家里的反对声相当大。
“初中毕业后家里已经安排我在青岛跟姐姐学做生意,每月挣上千元。而回到岛上挣钱少,还不好找对象。”此后,宋会青每天下班回家后给爸妈讲自己在学校的故事。慢慢地,家人接受了她这份工作。后来经过村委推选,宋会青获得到即墨师范培训三年的机会。培训结束后,她回到岛上,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从此,一干就是22年。
“我不是妈妈养大的”
家人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回到岛上的宋会青找对象成了“大问题”。“我的标准很简单,必须支持我的工作。”这样一条看似简单的择偶标准对年轻小伙子来说却像一个“紧箍咒”,如果答应就需要陪伴她在岛上一直教下去或者两地分居。哪个年轻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从二十二三岁开始,亲朋好友开始给她介绍对象,一直到29才找到对象并结婚。
现在的宋会青育有两女,但由于忙于工作,她始终觉得亏欠家庭太多。有一次,上幼儿园的女儿跟老师学儿歌,“小乌鸦,爱妈妈……妈妈把我养育大……”没等老师说完,女儿腾地一下站起来,“老师老师,我是姥姥养大的,不是妈妈养大的!”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也为孩子感到委屈。课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宋会青,当着老师的面,她哭得不能自已。
“只要学生有出息,一切付出都值得”“对当年的选择后悔吗?”记者问。“不后悔!”宋会青的回答依然坚决。22年间,她教了500多名学生,30多人考上大学,在市区和青岛市教育、医疗等各领域都有她的学生,逢年过节不少学生会给她打电话或到家里看她,“这个时候我就特别骄傲,只要学生有出息,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后记:
下午两点半,采访结束,记者到码头准备乘船到岸上。“你们是游客?”一位渔民问。“不,我们是老师。”教育办工作人员回答。“上船吧!”“多少钱?”“不要钱!”“为啥?”“因为老师都不要钱。”……简短的、甚至不合逻辑的问答让我们看到生活在这座海岛的渔民对教师的尊重。我们似乎也看到像宋会青一样的海岛教师每次有了离开的想法,就会被岛上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被渔民的善良淳朴打动而放弃。
22年的坚守需要师者的爱与责任。它超越个人利益,展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美好的操守。这种爱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平常,但也像海岛上的淡水一样珍贵。正是在爱的给予与滋养中,孩子们实现了梦想,宋会青实现了自我价值。
近日,宋会青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