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一日为警,终生为民,和群众打交道没有秘诀,只有亲民、爱民,居民才能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
近万张警民联系卡——— 有事请打我电话
你知道离家最近的警务室在哪里吗?你知道有哪些与公安机关相关的事务,可以得到民警的帮助和服务吗?
在日照港职工生活区里,每户居民,对社区警务都不陌生。这里,有个“王世华警务室”,户户家中,都有大个子民警王世华亲自送上的“警民联系卡”。
粗犷的外表下,王世华有一颗细腻的心。每次送出一张“警民联系卡”,王世华都会对居民作出郑重的承诺:
“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
时间久了,居民遇到有什么急事、难事,如水、电发生故障,夫妻不和、邻里纠纷等都爱找他。辖区内一旦有什么情况,群众都争着向他反映。
王世华近年来向上级报告的68条信息,都是通过群众反映获取的。此举,一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使派出所警务工作真正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实现了信息主导警务。
日照港第一生活区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孟氏,无儿无女,日常的生活起居全靠每月的低保费艰难维持。王世华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从此多了一份牵挂。
他经常捎带老人喜欢吃的东西,抽空到老人家看一看,拉拉家常,打扫卫生,帮助联系医生。每次他离开时,老人的目光里总是充满了留恋。
小区里其他孤寡老人的居住情况,王世华同样记在心里。他带领民警建立长期帮扶制度,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组织开展送证上门服务活动,为辖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办理证件服务活动,提供咨询帮助。
去年7月调任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后,王世华又主导制定了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10条具体措施,让警力充分下沉,并辅以电话咨询和预约的方式,避免群众多跑腿的事情发生。
2012年的春天,辖区内特种行业经营业主王某,未办妥审批手续就擅自营业。已经是派出所副所长的王世华带领民警对其进行了查处,在得知其办理审批手续遇到的困难后,又主动协助他办妥了所有审批手续。王某感激地握着王世华的手,说:“真是多亏了人民警察啊!”
从“为民”出发,从“利民”入手,王世华不断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公众群体对公安机关的服务要求,手机几乎成了110接警电话。他说:“群众给咱打电话说明他们信得过咱,哪能辜负了这份信任呢?”
和群众的心贴多近,群众和你就有多近。在辖区居民心中,日照港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王世华,是离群众最近的警察。1996年,风华正茂的王世华怀着满腔热忱,从交通部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至日照港公安局。18年,他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实干、巧干,创建“王世华警务室”,为辖区48栋居民楼建起“户口本”,向群众发放安全漫画扑克牌,建立社区警务QQ群……18年,他数十次囊括“优秀民警”、“先进个人”、“全国交通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没有惊心动魄的侦破故事,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的勤劳工作和在群众中的好口碑。
“以房管人”——— 为48座居民楼建起“户口本”
日照港第一生活区是全港突出治安问题的多发地:出租房屋多,外来人员复杂,居民无安全感。
居住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群众的幸福指数!王世华迎难而上,大胆创新警务工作,实行“以房管人”模式,给生活区的48座居民楼逐一建立“户口本”。
由于正常上班时间居民大部分不在家,王世华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带领民警利用中午、晚上及双休日时间逐户上门登记。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有的住户需要上门十次、八次才能找到,腿都跑酸了,王世华从不喊苦叫累。
两个月时间,他带领民警将该生活区的48座楼1965户居民,942处出租房屋,暂住人口1048人,重点人口7人,全部登记清楚。王世华也成了社区的“活电脑”,与社区相关的情况,他张嘴就来。
随后,他又趁热打铁,对出租房屋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生活区的所有实住人口情况得到翔实掌握。
2012年7月份,王世华带领民警在对暂住人口信息进行比对时,发现一暂住居民与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追逃的某在逃犯罪嫌疑人情况符合,遂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核实,并及时协助东港分局刑警队将该犯罪嫌疑人抓获。
今年4月份,他主动获取线索,带领民警对一涉嫌聚众赌博的窝点秘密开展调查。通过连续七天的蹲点守候和观察,他熬红了双眼,也摸清了其中的底细,瞅准时机带领民警开展突击检查,一举摧毁了该窝点。
王世华深知:实干加巧干,会事半功倍。
他在小区内推选出32位楼长,将小区的5名废品收购人员发展为义务巡逻队员,物业清扫队整组建为“红袖标”联防队,把治安管理的主动权交给群众。
他牢筑网上阵地,指导民警成立“网上警务室”、社区警务QQ群,拓展警民沟通新渠道。
他制作推广“追逃小宝典”,收集、撰写“公民防恐防范手册”、“居家安全”、“防范手机诈骗16招”、“校园安全”等,建成手机短信布控布防系统,让安保常识进企业、学校、居民区。
他精心制作了7700副安全防范漫画扑克牌,以“防盗、防骗、防抢、防扒”等防范常识为内容,向广大居民免费发放,让居民在娱乐中轻松学会防范。
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日照港第一生活区治安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社区内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60%。
舍小家顾大家——— 3年里加班侦破百余件案件
在妻子眼中,他极少顾家;在儿子眼中,他总是很忙;在同事眼中,他不知疲倦;在群众眼中,他是一位好警察!
从警18年,他数十次囊括“优秀民警”、“先进个人”、“全国交通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
究竟是什么动力秘籍,让王世华成长为具有崇高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的“优秀警察”?
王世华说,一日为警,终生为民,和群众打交道没有秘诀,只有亲民、爱民,居民才能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
这是一种选择,更是一名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
2012年,受达维台风过境影响,辖区内200余户居民家中进水受灾。王世华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连续数十天起早贪黑,逐户了解受灾居民的损失及思想动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及村民安抚工作。
2013年,王世华调任治安支队后,局领导又把艰巨的反恐任务交给他来挑头承担。
全国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港航区域车船、人员密集,客运、滚装、油汽、危化品船舶、码头、场站等重点要害部位一旦遇袭,后果不堪设想!
王世华迎难而上,划分了辖区内三级反恐目标部位,指导修订完善反恐应急预案,确保对暴恐事件达到“一分钟处置、五分钟增援”的处置标准,有效提升了客运站先期处置恐怖事件的能力。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王世华是一个工作狂人,除参加派出所的“四班倒”巡逻,他还针对所在辖区详细制定自己的巡逻计划,有时即使连续工作到第二天六七点,也从不休息。
近3年来,仅巡逻、侦破案件两项工作,王世华加班就超过150多天,有100多件案件,都是他带领民警加班加点侦破的。
春节、中秋节、儿子生日、家长会、毕业典礼……因为工作,王世华错过了很多合家团圆的机会和儿子成长中的重要瞬间。
儿子“埋怨”王世华:“爸爸就是个机器人,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
“舍小家,顾大家,这是民警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爸爸,可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王世华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徐坤杰
本文相关新闻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