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默默资助45名贫困生
2015年03月04日 17:55来源:大众网
2014年7月7日,《齐鲁晚报》报道了昌邑"一名爱心企业家"张兆强为潍坊市寒亭区一车祸致贫家庭进行捐助的事情。此后,他的捐资助学事迹开始频繁见诸媒体。一个9年里默默无闻捐助贫困学生45人的好人,这才逐渐被大家了解。
张兆强,男,1960年生人,山东三强铸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2014年7月7日,《齐鲁晚报》报道了昌邑"一名爱心企业家"张兆强为潍坊市寒亭区一车祸致贫家庭进行捐助的事情。此后,他的捐资助学事迹开始频繁见诸媒体。一个9年里默默无闻捐助贫困学生45人的好人,这才逐渐被大家了解。
张兆强年轻时因为家庭贫困,不得已在读了不到半年高中后就辍学回家,帮助家里挣工分养家糊口。1994年,张兆强进军铸造行业,积攒了一定物质财富,为从事慈善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5年,张兆强在与一名派出所所长聊天时得知,这名所长每月都从1000多元的工资里,挤出300元资助困难学生。这让他大为感动,也激发了他捐资助学的决心。
2006年的一天,张兆强和昌邑市一个高中校长聊天时得知,学校有一个非常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女孩,参加高考时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考场,看完病打完针继续考试,最后仍然以630多分的高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这个事件,成为他捐资助学的引子。
"以前我上不起学,是当时社会大环境导致的。现在学习好的孩子,不应该再因为家庭经济情况辍学,这对个人是不公平的,对国家也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秉承这样的理念,2006年开始,张兆强开始与昌邑一中、文山中学建立了联系,定向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
每年,昌邑一中、文山中学将需要救助的学生名单交给张兆强,他亲自到学校考察学生的学习、品德,到学生所在的村(居)委了解家庭收入情况,"品德好、成绩好,有进取心的学生才值得资助"。
5000元、3000元、2000元……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张兆强制定了不同的帮助标准,争取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您没有义务帮助我,但您却有爱心来帮助我,使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动。现在,除了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外,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您。" 在张兆强的办公室抽屉里,有一摞受助学生寄来的信件,这是一名姓窦的高中生给他寄来的信。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这些受到捐助的学生,不少都被知名院校录取,这让张兆强颇感欣慰。而且,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一年后,大部分都获得了奖学金或助学金,90%的学生都来信表示,不用再获得资助。
"这些都是家庭贫困的孩子,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再说帮助他们也不是为了名利,所以就一直没有对外宣传这些事情。"张兆强说。9年里,他一直拒绝接受采访,学生送来的锦旗也没有挂出来张扬,很多贫困学生的家长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企业家拿出钱默默地资助着他们的孩子完成高中学业,走向大学,步入社会。
同时,看到一些家庭确实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他在拿出钱来帮助学生上学之余,还总是在每年春节前采购食用油、大米、猪肉、鱼等年货,挨家挨户送到这些贫困家庭中去,让他们能过一个好年。
2014年7月1日,他在《齐鲁晚报》看到了潍坊市寒亭区一个家庭因为父亲车祸身亡,母亲粉碎性骨折,三个孩子或将被迫辍学。7月6日,张兆强到这个家庭实地进行了查看,在了解了有关情况之后,决定对其中两个进行资助。让张兆强没有意料到的是,7月7日的《齐鲁晚报》对7月1日刊发新闻进行跟踪报道时,介绍了昌邑"爱心企业家"对这个家庭进行捐助的消息。
看到报道,张兆强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隐姓埋名"捐资助学。后来,他又通过报纸捐助了几名贫困学生,也被报纸作了报道。这个9年里默默无闻捐助45名贫困学生的"好人",开始逐渐为大家所了解。
由于近几年铸造行业市场行情不是很好,张兆强公司的效益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他表示,下一步还要继续自己的捐助行动,尽可能让身边品学兼优的学生上得起学,将来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