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荣,女,现年47岁,梁山县馆驿镇大营村村民。她家里赡养了三位高龄老人,分别是91岁的的大伯姜法孔、88岁的二伯姜法孟和81岁的公公姜法启。
院门口,88岁的二伯姜法孟坐着乘凉,嘴上不停的念叨着,"玉荣早上饭也没吃就带着村里的妇女去镇上查体了,饭都凉了"。丈夫姜祥军长年外出打工,只有陈玉荣一人在家忙活着,地里的农活、照看三个老人和一双儿女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身上。玉荣从镇上回来,刚进大门就对二伯说"过来理发,理完发换上给你买的新衣裳。"陈玉荣说,"老人行动不方便,天气热了,自己在镇上跟着理发店的师傅学了半天,就自己买了电推子,专门给他们理发"。
说起照顾三个老人的事,玉荣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年头了,只记得有20多年的时间了。公公有两个哥哥,大哥现在91岁,二哥也是88岁的高龄,年轻时兄弟二人从关外回来,种种原因,二人一生未娶。看着大伯、二伯年纪越来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身边没有儿女照顾,陈玉荣便执意把二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赡养,一转眼,就是20多年。她对家中三位高龄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
"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我们三个都老了,牙口不好,玉荣每次都是给做好咬的饭菜,"说起平时玉荣的心细,二伯有点哽咽,"我自己平时也能活动,想帮着玉荣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次想帮着做饭,玉荣说啥也不让,还每次都是先给我们做,把碗筷端到我们面前。"丈夫爱吃辣椒,要等着饭菜熟了给老人先盛出来再加上辣椒,儿子嘴馋,要时不时地做个解馋的小灶。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老人、丈夫和孩子,经常吃大家剩下的饭菜。
家里种了16亩地,她还要经常下地干活。每次下地干活回到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她是家里的主心骨,一家7口都指着她养活。每次干活回家晚了,二伯就会不安的坐在家门口等,担心玉荣到了饭点受饿。
在说到玉荣时,大伯姜法孔说自己早该没了,是玉荣把他救回来的。一年冬天,大伯想去上厕所,因为腿之前摔过一次,行动不方便,不小心趴到了火炉上,幸好玉荣有每天定时到屋里去照看老人的习惯,这才发现及时,扑上去把大伯从火里抱了出来。看着大伯险些出了任命,陈玉荣心一横,不点炉子了,给大伯在屋里装上了空调取暖。91岁的大伯,耳聋不爱说话,但他把关爱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多次在人前落泪,他说"得到这样一位好侄媳心里满是感激,不管什么时候。玉荣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三位老人,把家里最好的条件给了他们,却委屈了丈夫和孩子。"公公姜法启满是愧疚地说:"是我们把她给拖累了,一个人要撑起那么大的一个家,没有我们,玉荣会过的很好、很好,这些年玉荣不离不弃的照顾我们兄弟三个,没她恐怕我们早没了" 。
"要说顾虑是有的。"陈玉荣说,现在大伯已经91岁了,二伯也是88岁高龄,公公也有82岁了。"二伯就像长不大的孩子,还偶尔发脾气,有时候说话会不好听,我从来没怪他,他是无意的。"陈玉荣时常这样安慰自己。当问起两位伯伯为什么不去敬老院时,二伯说"起初我和哥哥想过,但被玉荣拦下了,并不让再提这件事,说他们都是一家人,哪里也没家温暖。"
在老人们眼里,她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她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她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她是模范典型。她用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给孤寂亲人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