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圣安,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8月生,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邮政局投递员。
十年来,焦圣安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常年如一日将一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父亲悉心照顾8年,无怨无悔。
主动与“鬼屋”老人“攀亲”
8年前的春天,焦圣安拿着一封薄薄的挂号信,走进了黄前镇黄前村的村门口,顺着门牌号找下去,看到了一个破旧的屋门,敲了两下发现有个很细微的声音在回应他。他壮着胆子推开歪斜的木门想要把信放到屋里再走,结果没想到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焦圣安定睛一看,低矮的瓦房里,家徒四壁。一位老人抱着黑乎乎的破棉被蜷缩在旧木板床一角。从邻居口中焦圣安得知,老人名叫刁黎明,无儿无女自己生活了20年,因为脑溢血做过开颅手术。后来康复之后,下半身活动不便,生活勉强自理。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加上常年不与人来往走动,没有什么亲朋好友,脾气渐渐变得孤僻。周围的邻居也鲜少来他院中落脚,腿脚不便的他因为常年不打扫,院子里杂草丛生,村里小孩子口中都流传着这是一座“鬼屋” 。
那天从村里回邮局的路上,焦圣安自己难受了一路,“一定要想办法帮助老人。”焦圣安心里暗暗对自己说。第二天,焦圣安又推开了刁黎明家的门。“大爷,我来看您了。”多年没有人进入的小院里,刁黎明显得很意外,甚至有点排斥与外人来往,热心肠的焦圣安没有在意老人的态度,依然说了很多窝心话。临走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老人有事就给他打电话。
第三天,焦圣安接到了刁黎明老人的电话,刁黎明操着不太清楚的家乡话说:“小焦,能不能帮我从镇上买包苏打粉,我泡一下脚。”听了好几遍,焦圣安终于听懂了“苏打粉”三个字,立刻跑到药店去买,还顺带了些日常药品送给老人,老人却怎么也不要。焦圣安紧紧握住刁黎明的手:“大爷你就收下吧。”刁黎明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从此,焦圣安一有时间就往老人家里跑,为老人拆洗被褥,擦洗身体,倒大小便,还常常到集市买来青菜给老人备下。
“求救”电话一响,立马驰援
2010 年的一天,半夜 12 点,焦圣安刚入睡。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突然急促地响起来,号码显示是刁黎明打来的,原来是老人摔倒了。电话那头的老人听上去非常不舒服,焦圣安放下电话,二话没说, 穿上衣服,骑着摩托车就赶到了刁黎明家,叫着老人一个邻居一起将老人扶到床上。看到深夜赶来的焦圣安,老人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从那以后,老人摔倒的频率日益增加了。”焦圣安紧锁眉头说道,“扶他和扶其他健康的老人不太一样,老人的腿一点也使不上力气,全身都要压在别人身上才能起来,我一个人试了几次都不行,每次都要叫邻居一起扶起来。”
可能因为老人平时性格孤僻,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帮助他。2012年的一天,焦圣安接到老人的电话,是一个年轻人打来的。“电话那头的小伙子告诉我说老人摔倒了,让我过去扶起来,我说‘小伙子我现在正在外地,你能不能帮忙把老人扶起来’,但是并没有收到回应,最终小伙子还是挂断了电话。”
心急如焚的焦圣安忙完了自己手边事,没顾上回家,立即赶到了刁黎明老人家中,看到老人一个人趴在院子里。“天色已晚,我赶紧找邻居一起帮忙扶到了床上。”焦圣安说,“从那以后,老人似乎觉得心里非常愧疚,下床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不管什么时候,老人只要一个电话,焦圣安就会想办法赶过去,从不厌烦。
焦圣安结婚有了小孩后,时间、经济压力都骤然增大,在帮助老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艰难,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认识老人的八年里,他每周都会前去帮老人洗衣服,衣服干了老人再打电话让他去收衣服,发现衣服破了就及时找裁缝修补。
常年劝诫老人不要相信虚假广告
经过了几年的接触,焦圣安渐渐发现,老人的挂号信都是保健品推销册页。原来,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加上常年不与人来往走动,没有什么亲朋好友,脾气渐渐变得孤僻,周围的邻居也鲜少来他院中落脚。长此以往,陪伴老人的就剩下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和一台收音机。
因为腿脚不便,刁黎明听收音机特别注意治疗腿部疾病的药物宣传节目。“我没有读过书,收音机说这些药能够治疗我的病,我就会拨电话过去问,如果听电话那头的‘医生’说的有道理,我就会买,希望能够站起来。”刁黎明说,他自己无法去医院或者门诊就诊,只能通过电话与外界有所联系。听到收音机那头说的“神乎其神”的特效药,忍不住用自己微薄的低保钱购买一些尝试。
听到这些,焦圣安又可怜又可气,他说:“老人年纪大了,平时也不与人来往,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最早的几年送来的挂号信,全部都是保健品药物的宣传单。”
所以,再有老人的信件,等老人签收后焦圣安都会帮他撕开查看,看到有的虚假广告,他就会跟老人解释,不要上当受骗。焦圣安说:“刚开始说的时候他还不信,后来经过几年下来,慢慢地老人也接受了。”
看着多年来焦圣安为自己的付出,刁黎明老人把自己所有的银行卡、社保卡都交给了焦圣安这位“陌生人”。老人说:“交给他我放心,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他比亲儿子还亲 !”在邮递路上,焦圣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一位普通邮递员的奉献精神。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