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扬中华美德

2016年07月04日 10:27作者:来源:大众网

王建华,女,1959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济南市天桥区宝华街道三角线街居民。在天桥区宝华街街道三角线社区就有这么一位普通而又高尚的好儿媳—王建华,1959年出生的她30余年如一日照顾公婆,如今公公已97岁,婆婆98岁,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孝老爱亲的典范。

  王建华,女,1959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济南市天桥区宝华街道三角线街居民。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天桥区宝华街街道三角线社区就有这么一位普通而又高尚的好儿媳—王建华,1959年出生的她30余年如一日照顾公婆,如今公公已97岁,婆婆98岁,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孝老爱亲的典范。

  “只要家庭和睦,蜗居也知足”

  1985年,王建华嫁给冯云秋,结婚之后,他们一直和老婆婆、公公、婆婆同住,今年已经是第31个年头。30余年来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周围邻居亲朋没有不称赞的。而她总是说:“没有什么,这都是我分内的事”。自打结婚以来,一家四代起初住在白马山铁路宿舍只有20多平方的小房子里,十多年前搬到目前他们居住的三角线社区47.7平方米的三居室,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但是为了照顾老人方便,王建华夫妇一直没有搬走。王建华是个认老理儿的人,她总是说“不攀不比,只要家庭和睦,蜗居也知足”。

  公公今年97岁,婆婆今年98岁,老人年龄大了难免有些身体素质差,退休后的王建华将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家里的两位老人。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热寒暑,每天早上起床后,王建华都会为年迈的公婆穿衣服,准备好水洗脸、漱口、梳头,先把老人服侍好。婆婆说最喜欢让王建华给她梳头,不但舒服,人也变得很精神。给公婆洗衣服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揉肩捶背,还有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王建华从未间断过,也从未说过一次怨言。就在几年前,王建华需要照顾的还有一位老人——她的老婆婆,冯云秋的奶奶。王建华说,她的老婆婆活到103岁,也是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直到去世。

  由于丈夫平时工作繁忙,家庭所有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王建华身上,但坚强的王建华没有后退,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主动承担起所有照顾老人的重担。对于老人的一日三餐,王建华都精心调配,悉心照顾。老人的衣裤被褥,她拆洗的干干净净,不让有一丝异味,老人的衣物、床单总是干干净净的。

  30多年的点滴生活,有好多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1989年10月份,王建华的公公在济南铁路分局管理中心上班,王建华在客运段上班,婆婆没有工作闲职在家,婆婆内向的性格让她患上了忧郁症,婆婆半夜也不睡觉,要么在那里和面玩,要么在客厅里叮叮当当的砸东西,嘴里时不时的叫喊着.....王建华发现后心急了,立马带着婆婆去了齐鲁医院,可是大夫说这种病很难根治,回家后王建华翻遍了医书,每天给婆婆耐心的读报纸,天天和婆婆谈心,在婆婆着急的时候王建华也会耐心的引导,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婆婆变成了正常人。2012年7月15日中午,王建华正在做饭的时候,婆婆想去厨房看看,不慎摔倒,导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在省中医住院期间,婆婆吃穿拉尿只能在床上,这些全是王建华的工作,在王建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儿女敬老承风气,家庭和睦美名传

  王建华一家已经成为三角线社区尊老敬老的模范家庭,家庭和睦、邻里融洽,邻居们都说王建华对公婆的照顾比亲闺女还要周到、细心,她孝老爱亲的故事在社区广泛传播,成为佳话。生活在一起的30余年里,磕磕碰碰的时候也有,可是王建华从来不惹老人生气。30余年里,王建华的丈夫和女儿被她的细致认真所感染,对待老人也更孝顺,冯云秋只要下班回家就会帮忙伺候老人,怕两位老人闷得慌,家里专门订了报纸、买了收音机,客厅的电视也天天开着,让老人看新闻听广播消磨时间。

  王建华的女儿和爷爷奶奶的感情特别好,在北京工作后不能经常回家,但只要回到家就接过照顾爷爷奶奶的所有活,在外工作虽然很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就会往家打电话,惦记爷爷奶奶的身体健康。今年重阳节,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专门看望王建华一家,并为两位老人送上鲜花和蛋糕,号召社区所有居民像王建华学习,如今孝老爱亲已在社区形成浓厚氛围。

  “扮靓星期四”为社区生活增色彩

  除了孝老爱亲,王建华还是社区一位活跃的志愿者,一位文化活动爱好者,一位巧解邻里事的“和事佬”,她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执着默默无闻的为社区的居民带来欢乐,褪去忧愁,让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王建华经常说“鸡毛蒜皮虽小事,家和才能万事兴,”作为社区“炫和”和事佬队伍中的一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调解婆媳纠纷,起到模范引领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