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会(右一)展示“魏庄油坊”网店页面
在宁阳县伏山镇魏庄村,有一位名叫刘凤会的农村妇女,中年创业办起一家食用油加工作坊,凭借着“让大伙儿吃上安全放心油”的信念,生意越做越红火,既赢得了街坊邻居的良好赞誉,也找准了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云山脚下的刘凤会家中,她正跟丈夫魏凡辉一起打扫油坊卫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油香。“去年花生油卖了2万斤、菜籽油900斤、香油不到2000斤,现在三种油加在一块还剩千把斤,去了原料、水电等成本,净赚三四万元,比在外面找活干划算多了,家务活一点不耽误。”刘凤会手把手地向记者算起了收支账。
一位以前与食用油加工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农村妇女为什么会涉足这个行业呢?在刘凤会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内,平时较为拘谨的她面对记者的疑惑,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在接触食用油加工之前,刘凤会一直在家种着4亩多地,操持家务,照顾从事水泥运输的丈夫魏凡辉及上学的儿子,生活平稳而幸福。2014年春节期间,刘凤会一家到堽城镇走亲戚,正好碰上亲戚刚刚从本村的油坊打油回来。看着散发着浓浓油香、黄橙橙的花生油,再加上一旁亲戚不住地夸奖,一下子激起了刘凤会“想去看看”的想法。“我平常也经常上网浏览,知道一些食用油掺假造假的事情,成天就想着怎么才能吃上放心油,想看看食用油是怎么加工的。”
在亲戚的陪同下,刘凤会实地参观了当地油坊,了解了食用油加工生产流程。从亲戚家回来后,一股强烈的想法在刘凤会心中油然而生,“投资不大,工艺也不是很复杂,至少吃自己加工的油绝对放心啊。”经过与丈夫魏凡辉协商后,2014年9月份,刘凤会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首先利用家中的空闲地建起了一处占地近80平方米的油坊,投资4万元购置了榨油机、炒锅、滤油机等设备,并在设备厂家的指导下,初步掌握了干炒、榨油、过滤、沉淀、澄清等基本生产工艺。“这个流程,看着简单,做起来一点也不能马虎。刚开始,每次榨完油,俺两口子都累得不轻,头几个月都瘦了好几斤。”刘凤会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由于操之过急,不小心把花生炒过了,结果榨出的300多斤油都变黑了。后来,虽然这些油以较低的价格卖了出去,但刘凤会心里还是觉着过意不去,对不住乡亲们,最终她又用优质油将这些油一一换了回来。
就这样,凭借着“让大伙儿吃上安全放心油”的信念,刘凤会生产的食用油还真应验了那句“油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在十里八村逐渐赢得了良好口碑,“魏庄油坊”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油牌子”。刘凤会生产的食用油种类也由刚开始单一的花生油,发展到菜籽油、香油等品种;在销售方面,除了坐等上门之外,刘凤会还雇佣了一位村中走街串巷的“乡村商贩”帮着销售。后来,随着当地十余家饭店、超市等经营场所成为固定的重要市场,“魏庄油坊”逐渐形成了以伏山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销售格局。
面对当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销售,只有初中文化的刘凤会也不甘落后,网上进料,开设网店,让油坊生意增添了新动力。“第一次接触网络是在加工菜籽油的时候,咱当地不产油菜籽,在儿子的建议下,就试着在网上联系了一家江苏的油菜籽经销商。没想到付款第4天,快递就把货直接送到了家门口,质量还很好,后来还是在网上,从河南进了芝麻,现在有五六家都成了固定客户。”据刘凤会介绍,2015年8月份,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回到家中,看到父母油坊经营的辛苦,便教刘凤会在手机上开通了一家名叫“魏庄油坊”的微店,并完善了产品图片、销售价格及地址等信息;同时,为适应网上销售,还专门定做了一批容量不一的玻璃瓶容器,让人设计了产品包装。“没想到开通后,很多网友都咨询,让直接发过去。后来,我联系了快递,人家听说是玻璃瓶,都不愿意送,怕承担责任。不过,网店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春节前后,就有不少在外务工人员直接到家里来买,说是知道信息的外地朋友让给捎过去。”
如今,随着油坊生意越做越好,当地群众给刘凤会送了一个“油坊嫂”的称号。
谈到今后的发展,刘凤会向记者表示,创办油坊虽然不到两年,但让她尝到了创业的乐趣,既能照顾家务,还能增加收入,又增长了见识。今年一是准备围绕当地传统文化,为产品注册一个商标,扩大影响力;二是采用食品级塑料包装,方便网上邮寄,适应网店发展,让“魏庄油坊”的“油圈子”越来越大;三是借助上级有关创业扶持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创业致富。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