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树下守候“奇迹”

2016年09月02日 11:26作者:来源:大众网

刘婷组织“青春加油站”青少年精神健康进社区

刘婷与香港同仁交流学习精神健康

刘婷(中)与香港同仁学习探讨精神健康

  刘婷,女,1984年2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现任青岛生命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所房子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住处,更像是一个安居之所,某种层面上象征了“家”的意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无非为了自己的一个“窝”。而刘婷却反其道行之。为了帮助一群素未谋面的精神疾病患者,放弃年薪20万的金领工作,还瞒着父母卖掉了自己价值百万元的房子,成立了一个专门救助精神分裂患者的公益组织——青岛“生命树”。

  一般人很难理解刘婷的做法,放弃年薪20万的金领工作,每天跟精神分裂症康复者打交道,还瞒着父母卖掉了自己价值100万的房子,成立了一个专门救助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组织“生命树”,对青岛地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研,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目前,刘婷的“生命树”连她在内只有3名员工,全靠刘婷的卖房款支持所有人每月的五险和日常开销。从2014年立项到2015年机构成立至今,刘婷已经砸进去了20多万。

  刘婷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进了青岛海尔公司,仅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管理50多人的团队,她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青岛贷款买了房子。位置越高、压力越大,对于毕业没多久的刘婷来说,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感到焦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有了失眠的毛病,常常一个星期有三四天一直睁眼到天亮。刘婷本科学的是经济学,但在她失眠的那段时间,抱着想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失眠的心态,她开始关注心理学。随着书看得越来越多,刘婷对心理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2012年,刘婷辞去工作,专心学起了心理学,网络上的公开课成为她主要的学习途径,为了能听到大师的讲座,她还特意跑去北师大蹭课。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刘婷说,那一整年她过得既充实又快乐,再也没有失眠。2014年,刘婷通过了初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托福考试,并准备去国外继续深造,而申请学校前的一次针对青岛的精神卫生调查,让她最终选择了留在青岛。2014年4月,刘婷跟青岛本地的一家公益机构对市南区的33个问题家庭进行探访,探访的结果让刘婷震惊,多数家庭成员存在精神问题。在整个探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家庭让刘婷印象深刻,丈夫老张(化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妻子张太(化名)是来自农村的半文盲。老张的父母都是院士级的知识分子,文革期间被隔离改造,因为缺少管教,老张小时候因为小偷小摸被关过监狱,出狱后精神就有些不大正常。

  “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来说,每个家庭,都是一出悲剧,但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看不到的优势,我们应该帮帮他们。”就是在那次的探访之后,刘婷放弃了去国外继续深造的计划,选择留在国内。刘婷说,很多患者出院后都要服用精神疾病类药物,这种情况下,一些全职的工作他们做不了,无法正常融入社会,一直在家的话又不能恢复社交功能,这是很多精神分裂患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打破这种循环,刘婷想开办一家专门针对精神分裂症康复者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但在刘婷的父母看来,这些事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女儿去做?二老本来对刘婷辞职就很不理解,但孩子要读书,换个方向读心理学也能接受,现在书也不读了,整天跑去跟精神病人打交道,哪个父母能接受?

  刘婷最开始的想法,是以项目的方式吸引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的关注,进而在青岛推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但社会上的资金是有限的,为了能让自己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刘婷瞒着父母把房子卖了,作为自己机构的启动资金。

  2014年7月,刘婷的项目正式启动,从机构成立到现在,刘婷已经搭进去了20多万,目前她的团队只有“五险”,没有工资。现在,“生命树”的主要工作包括对青岛市精神分裂症家庭情况进行调研,同时接收符合回归社会要求的的精神分裂症康复者,帮助其拥有正常生活。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刘婷,后不后悔做这件事?刘婷的回答很干脆:“不会,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难道真的要为自己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买过什么包包骄傲满足吗?在别人看来,我是失去了一栋房子,但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让一些人不再受苦,这样更有意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