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展现高尚师德

2016年09月29日 10:14作者:来源:大众网

“生态文明援青”启动仪式

喻洪老师同班玛县乡长校长验收我们发送的第三批儿童衣物

喻洪老师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县长刘县长讨论方案

喻洪老师在吉卡乡政府和书记乡长洽谈

  喻洪,男,汉族,50岁,籍贯江苏省南京市,研究生,济南大学副教授。

  他做好事时,脸上总是会情不自禁洋溢出灵动的愉悦表情——他就是济南大学喻洪老师。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求索取,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喻洪老师一贯的师风。

  该同志多年来一直坚持热爱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济困、义务市残联、帮扶盲人、无偿献血,拯救民族文化,奉献社会。

  在教师岗位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但严把教学质量,还特别重视课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两次被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2年,喻洪老师接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吉卡乡政府的求助信。信是吉卡乡副乡长昂志写来的,昂志在信中说,吉卡乡的藏民儿童缺衣少穿,甚至有的困难家庭的小孩,在冬天穿单衣、光屁股。昂志请求喻洪老师“在内地为吉卡乡的儿童筹措些衣物”。昂志是喻洪老师在青海考察民居时结识的一位年青的藏族干部,与喻洪老师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昂志担任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吉卡乡副乡长,看到藏民儿童生活情况,非常着急,情急之下,给喻洪老师写来了求助信。

  身为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的喻老师深知,吉卡乡位于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不但工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还在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牧,藏民主要依赖放牧维持生计,生活较为贫困。吉卡乡地处高寒地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还由于藏民的文化素养不高等因素,都增大了经济开发的难度,当地藏民生活较贫困的局面在短期内是很难有所改变,因此,外界的物质资助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可是,要为青海藏民儿童筹措衣物,对于喻洪这样一位大学教师来说又谈何容易!喻洪老师面临的困难和内心的纠结可想而知。但退缩不是喻洪老师的做派,激流勇进,迎难而上才是喻洪老师的本色!更重要的是,教师拥有的那份爱心与责任心,让喻洪老师毅然踏上了为青海牧民的募捐之路。

  在接到吉卡乡政府给济南大学请求援助衣物的援助函后,喻洪老师积极联系学校团委、学生会,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利用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首先在济南大学的学生中开展了募集被褥活动,取得了成功。事情越办越顺,路子越走越宽,在后来的活动中,从联合驻济院校,发展到联合中学、小学参加……四年来,喻洪老师为吉卡乡募集小孩衣物、被褥58立方米,送往吉卡乡。

  成功的背后是喻洪老师的不懈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开始包装是到棉纺厂打包,为了节省包装费用,喻洪老师带领学生,摸索学会了捆扎术;为了节省运费,喻洪老师联系物流公司,耐心的说服对方共同降低运费。四年来,喻洪老师支付运费近万元。

  后来,喻洪老师已不仅仅满足于为青海牧民捐赠被褥,萌发了“智力扶贫”思路。2016年春,喻洪老师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联合驻济高校、中小学教师成立了济南市“生态援青志愿团队”。

  2016年7月,“生态援青志愿团队”远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开展扶贫和考察工作。在两周的时间里,喻洪老师带领的志愿团队完成了班玛县的2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工作、班玛县的城市广场设计,价值200余万元。同时,与班玛县教育局达成了《关于开展大学生(赴班玛县)志愿教育实习意向书》、《关于开展大学生(赴班玛县)暑期志愿服务意向书》、《关于开展大学生“一对一”教育帮扶活动意向书》等多个合作文件。喻洪老师还对吉卡乡多柯河开发旅游漂流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喻洪老师的志愿团队的工作受到当地县、乡政府的高度肯定。

  助人为乐,是喻洪老师一以贯之的本色。大学时的喻洪,就显示出满满爱心:他曾在护城河里救起晕厥落水的洗衣女;在柳埠,勇拦惊马,挽救了小学生的生命;在成都、上海工作期间,喻洪在公交车上勇斗小偷歹徒;2006年起,喻洪率学生常年到济南残联开展帮扶盲人志愿服务活动;设计的“盲人住宅”,在全国获奖并获著作权;还逢年过节时,给在帮扶盲人活动的发现的槐荫区两位极困难盲人送过年物品;2009年,带领学生到贵州省修文县久长镇扶贫,扶贫项目的研究论文在全国获奖;2006-08年,喻洪花了三年的时间,持续不懈地保护济南“五三惨案”唯一遗迹——经四路国民政府山东交涉署,后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多方认同,在济南市“两会”上提出济南“五三惨案”唯一遗迹保护的提案,使被当作宿舍使用的原经四路国民政府山东交涉署,得以改建成现在的蔡公时纪念馆。

  一名教师,心系素不相识的青海藏民,用爱心温暖了雪域高原,以实际行动教化学生,展现了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教学不囿于课堂,大胆探索,鼓励创新,不拘一格育人才,体现了严谨治学的职业风范。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造福于贫困山区,显示出过硬专业素养和崇高博大的胸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