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存灼,男,1924年出生,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范街道横山口人。
韩存灼19岁参加革命,1943年和1944年组织过游击小组,在解放战争时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解放后,老人一直从事乡镇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回到村里,当时听到要为烈士建纪念堂的消息,便自告奋勇参与建设。1976年纪念堂建成后,他从此便守护在旁边,至今已经40年。
横山口革命烈士纪念堂座落于高新区张范街道横山口村南,风光优美的杨峪风景区的东侧。苍松翠柏掩映的优雅秀丽的景色中,75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奉献生命的革命烈士王建安、曹杰、刘景胜、刘刚、刘道昂等静卧在这里。纪念堂里的陈设很简单,阶梯状的架子上供奉着一排排的烈士灵位,除了几个人有着照片,大部分都只是名字和很简单的生平介绍。
韩存灼的日子过得很平淡,每天起床先把纪念堂和院子收拾干净,然后就到村子里去转转,和村里的人聊聊天,40年的日子就这么一晃而过。年龄大一点的人还知道韩存灼,但年轻一点的就不知道了,并不清楚这个经常在村子里溜达的老人守护了烈士纪念堂整整40年。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没有院子,外面原本就是山坡,一点都不平。没有水,没有电,除了下面看鱼塘的人少有人来,只有两间栖身的小房。”韩存灼说,“这些倒不要紧,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灵堂里漏雨,碰上雨天灵堂里满是积水,我就向上级打报告,亲自动手进行维修。”韩存灼的老伴儿去世之后,老人单独面对这满山坡的寂寞,难以想象在这里的每一个白昼和黑夜他是如何度过的。“在这蹲着我觉得比在村里蹲着好,一个是跟他们做个伴,再一个呢都是些老人,虽然不能见面了,他们的灵牌搁这里,革命精神还在。这里面有不少我认识的人,革命时期都保证过,不能丢下战友,他们牺牲了,我也得说话算数,在这里陪陪他们挺好。”
后来,张范街道多次将革命烈士纪念堂进行翻新。为纪念堂换新瓦、上新漆,对院子也进行了修整,栽植了松树,院外还铺设的台阶,方便老人上下山,纪念堂焕然一新。“现在这样看着也舒服。”韩存灼说,“每个月都会有人来看看,有烈士们的后代,也有街道里的人。每年,学校里的孩子们也来这祭奠我这些老战友。”
刚开始守护烈士纪念堂的时候,一个月有6块钱,对于这些,韩存灼并不计较,也从没想过不做这份工作。期间,子女们也曾劝他下山去住,他总是不肯,别人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只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为烈士们守着,陪烈士们“说话”。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不问他了,家人也就不劝他下山了。老人说了一句话很感动,他说:“原来在一起的战友连生命都奉献了,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我要陪他们到我的生命的最后一天。”多么朴实的语言,但折射出了极为崇高的思想境界。
40年来,他从未向政府提过任何的要求。每年清明时节的时候都要应邀到中小学作报告,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40年过去了,韩存灼的步履开始变得蹒跚,他已经在屋子里准备好了拐杖,希望能够守护灵堂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韩存灼的事迹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重视,2016年4月18日,韩存灼被枣庄高新区评选为“首届感动枣庄高新区最美高新区人”。他的先进事迹被《大众日报》、《枣庄晚报》,大众网、光明网、网易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广为传颂。
责任编辑:刘美显